【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遐是指远处,迩是指近处,陟(zhì)是登的意思,登高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容易体会,我们如果要登高望远,一定要从低处开始爬起。从这里再延伸,我们今天要建功立业,那也一定要从德行扎起,一定要从基层做起;不可以好高骛远,求一步登天,这就不可能。现在很多社会失业的人,就是他觉得他学历很高,一些基层的工作他不愿意做。那这个学历就变成了他的障碍,因为他产生了一个傲慢的态度,所以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是要打好基础。而且人真正有奉献、有利益团体的心,他想得会很周到。他不是要去要一个虚名:我今天对这些基层更了解,以后团体有任何状况我都能协助得了。他肯去好好的多学一些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如果要行远,要走很远的路必从近处,眼前这一步踏出去,一步一步往这目标迈进。所以处世应从浅近处下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浮躁往往都是求高、求名,就不容易看到自己,或者团体现在客观的情况,会错估自己、会错估团体的情况。这个时候步伐跨得太大,自身基础不牢,就站不稳,就会出状况。所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还是很重要。在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大家都还是很有善心,想要去利益他人、利益大众,而利益他人,建立在自己有很稳固的修学基础。所以我们看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自己的德行要立住,才能亲民,去利益人。我们自己有真正去实践,放下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我们所谈出来的道理,它就不是只有想像的,而是自己真正做出来的,人家一听就很受益,你进一步还可以供养他,如何一步一步去克服。因为自己有实修才讲得出这些供养。 我们自己没有落实,急著要去告诉别人,人家听起来其实这个理还是比较空泛,跟生活处世会脱节掉。假如这个时候我们还不注重实修,慢慢的就变得我们很会讲道理,但是真正落实多少就很难讲。所以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人,是不大可能的;先觉觉后觉,自己要先觉悟,才能够去觉悟他人。所以真正想要利益家人、利益他人,一定要扎好自己的根,先修好自己的身,“身修而后家齐”。所以要利益别人,一定不是一种感情的激动,他一定是悲智双运,有慈悲、有爱心而且有智慧。这个智慧体现在哪?依照真理、依照经典去做,凡事务本,从身修而后家齐,而后利益社会。绝对不能身没有修,家也没有齐,每天都忙著要去利益人,这迟早会出状况,所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刚刚跟大家谈到的这一点,等於是我们修学弘扬者,要能够时时提得起来。就像《孝经》讲到的,“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们刚开始学,所讲的道理要跟经典相应,所做的事,包含这些做事的原理原则,都要跟经典相应,这样才能冷静。 虽然我们在学经典,时时能以经典来观照、来要求自己也不容易。比方可能身边的人会说,现在人都这么苦,你还不出来帮助他们,你真没有慈悲心。有没有道理?现在救一个算一个,救人如救火,赶紧救。有没有道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情况再怎么样危急也要把本给立住,不然到时候好像去帮助很多人,自己的家出问题了,最后大众都说,那学传统文化的最后家都完蛋,我看不能学。看起来好像很慈悲,但是后面的流弊很大。“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所以还得时时悲智双运,慈悲加上智慧、加上理智,才能利人。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60714k.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