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印光大师的故事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这个德要如何去养成呢?如何能够做到?尤其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很容易想要求出名,尤其现在媒体发达,台湾在这种方面现象更明显,网络,所以很容易藉由媒体而出名,但是那个都不行。比如说我们最近台湾因为选立法委员,前一阵子台湾有学运,曾经就有个学运的领导人,他在前一阵子学运期间,他非常地有名,跟另外一个学运的份子,占了全世界媒体的焦点。在我们台湾不仅连续报导将近一个多月,全世界的媒体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口才也很好,滔滔雄辩,好像不可一世,好像他是救世主一样,对台湾来讲好像是救世主。
  结果这一次,他要出来选民意代表,就是补选的立法委员,结果被人家戳破了,原来他有两三次的,我们台湾的法律名词叫做性骚扰,就是袭胸,就是触摸女子的胸部,被人家告到法院去罚锾,就罚钱,有这个前科的资料。如果没有人给他提出来,台湾人不知道有这个情形,最后他不得不宣布退选,他通过不了道德的检验,他的德行不足。所以你说世间怎么会没有因果呢?也许是你在学运那段期间,好像很风光,所说的言论好像是救世主一样,全体媒体的舆论一面倒都是在捧他们、在赞扬他们。那现在呢?跟这里讲的一样,「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就要探讨说,德行要怎么去形成?德要怎么养成?这个就是我们修学的目的。为什么?我们看印光大师,我们看净空老法师,我们看这些古德,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一代的祖师?这个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就跟各位报告就是印光大师他的一生里面,我想我们常常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但是很多人可能对印光大师的一生不太了解。我讲过了,我对印祖非常地仰慕,也非常喜欢熏习《印光大师文钞》。我几乎把《印光大师文钞》厚厚的一本线装书,后面的线都已经断了,被我翻到都断了,重新再去印刷厂把它再修补,里面都是我做的笔记,做得密密麻麻地。我很喜欢熏习印祖的《文钞》。
  那么在这边我就介绍印祖一生他的修行,为什么他能够成就《印光大师文钞》这一部净土宗非常宝贵的经典?在《印光大师年谱》里面,一个沈去疾居士所编的这一本《印光大师年谱》里面有提到,印光大师他是公元一八六一年到一九四〇年,他住世八十岁,他法名叫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陕西合阳县人。他二十一岁在陕西终南山五台莲花洞寺出家,从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在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住了三十年。你看看,他二十一岁出家,住世才八十年而已,八十年减掉二十一岁,那就剩下五十九年了,在普陀山藏经阁当藏经阁的藏主三十年,五十九减三十就剩下二十九了。他真正来领众,也不算是领众,也没有讲经,就是他都是书信往返,真正的这样弘法二十九年,他在藏经阁就住了三十年,这个三十年成就他的德行。也可以讲说他在普陀山闭关了三十年,这可以讲说是闭关最久的。他在那边做什么呢?阅藏念佛,就成就他的德行,专志潜修、养德。
  他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呢?在民国初年,上海的几个大居士,高鹤年跟徐蔚如居士,先后到普陀山跟印光大师会晤,然后跟他请法以后,将他的开示在上海的佛教《佛学丛报》发表。因为印光大师在那边闭关,而且他的乡音比较重,所以他都用书信来答复居士的请法。徐蔚如居士就把印光大师答复居士的这些信,就在《佛学丛报》发表出来,然后再把它刊印出版。大家才惊讶说,非常地敬佩说,有这么好的一位别号叫常惭愧僧的和尚。徐蔚如居士又搜集印光法师的信函文稿,出版了《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信稿》,就是我们现在所读的《印光大师文钞》的由来。那到这个地方,我们要很感谢高鹤年居士跟徐蔚如这几位大菩萨,如果没有他们这样有心来整理,我们看不到今天的《印光大师文钞》。你看《无量寿经》第四回学习班那个自了法师,他引用《印光大师文钞》实在是,连老和尚都非常地赞叹佩服。我相信自了法师跟印光大师应该是有法缘,说不定是他那个年代里面的几位大居士或是几位大菩萨乘愿再来的,也很难讲。
  大师文章不仅佛理深,而且文辞典雅,他的儒家基础非常地好,他的遣辞用句非常地优雅、非常地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为人们争相传诵,仰慕大师高行的善男信女愈来愈多。印光大师一生的德行,我们形容不尽,我只有摘录几个重点来赞叹印光大师,他这样的德行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个,他不攀缘。他一九一八年在上海印净土宗的书籍有一百多种。印《了凡四训》、《文昌帝君阴骘文》、《感应篇》,那是几百万本的,几百万册的。印光大师常讲一个开示就是说,印一万本只要有一个人看了,能够有所领悟了,能够依教奉行了,那这一万本的经书就值得。现在很多人都说,印那么多经书干什么呢?像现在法宝真的是太多了,包括台湾的各净宗学会,你要寄经书给他,他说,我们已经装不下了,这是事实,现在怎么样?现在不是没有法宝,是大家不重视法,不愿意深入经藏,法是这样灭掉的啊。不是没有经书,不是没有,老和尚讲说讲经的人愈来愈少,修福的人愈来愈多,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
  所以老法师说,好老师也很难找,那好学生更难找。老师找学生,学生找老师。所以老法师现在为什么开这个《无量寿经》学习班?在全世界非常非常地受到欢迎,大家非常喜欢看《无量寿经》学习班,为什么?犹如佛陀在说法一样,这些写报告的居士、大德,就像当机众一样,祈请,祈请老法师开示。就像佛陀那个时代,须菩提、舍利弗当这个当机者,你要祈请。
  印光大师他最让我们赞叹的是什么?当时他的座下皈依弟子不下十几万人,但是他一生不任寺庙的住持,不收剃度的徒弟,不募捐化缘,不传戒,这个很特别,不讲经,他为什么不讲经呢?因为他的乡音很重,专一念佛,除了打佛七以外,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也就是说,现在讲说社交活动,他不做这些应酬。这是第一点,他不攀缘。
  第二点,印祖他修苦行,这一点值得我们现在学,因为大家现在福报愈来愈好,生活愈来愈富裕,什么都方便。印光大师他的生活非常地俭朴廉洁,他惜福习劳,苦行僧的生活。他自己住的房间自己打扫,不要弟子打扫。所以有时候,像我如果在楼上用功,师姐或者居士想去帮我打扫,我说,我自己来就好,你不要帮我做。我就是受印光大师的影响,他自己所穿的衣服,自己洗,当然那个时候因为没有洗衣机,但是他这个是苦行的生活,就算他现在,印光大师到现在这个人间来,他可能也不买洗衣机,可能也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他一直到八十岁临终还是这样的一个习惯。
  他住在上海太平寺,有一天关炯之去拜访他,楼上楼下找遍了,最后在天井旁边找到他,他正在天井旁边洗衣服。关居士在山中某一个佛寺打佛七,请印祖去开示。关居士叫轿子去接,印祖已经走到一半的路了,他坚决的不肯坐轿子。他这个精神跟海贤老法师像不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海贤老法师都是什么?自己劈柴,衣服自己缝,菜自己种,还要送人,送给村人,就是这个精神,海贤老法师也是这样成就的。他坚决不坐轿子,然后在苏州报国寺的时候,真达和尚请他到灵岩山寺去看看,也准备了轿子,印祖坚决不肯坐,从山上到下山,他都拄杖步行。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像有时候我都,人家会请我去演讲,我就自己开车去。不要就是说,你一定要开奔驰车来接我,开大车来接我,不行。我们要学印祖,俭朴廉洁。
  他每天早上早粥,吃白粥一大碗,没有菜,只有吃稀饭。为什么这样呢?印祖在开示里面讲,他刚到普陀山的时候,早上都有放咸菜,因为北方人吃不习惯,因为他从北方来的,所以他改为吃白粥。已经吃了三十年,早粥都不吃菜的,就只有吃一碗白粥,你看你有没有办法?这就是他的定功,这就是他的德行,他一直吃到碗吃得干净,再加开水下去,再把它转了一圈,再喝下去。中午吃一大碗,大众菜一碗。如果看到有人碗内还剩下饭粒没有吃掉,他一定会呵斥说,汝有多大福气,竟如此糟蹋?他说,你有多大福报,可以这样糟蹋众生供养的斋饭呢?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如果到佛寺去用斋,一定要记得,不要只吃到一半就丢掉,那就是损福啊。你要知道佛寺里面的斋饭都是十方供养,你消化不了,「信施难消」。我们在五观堂里面讲的「信施难消」,你怎么消受得了?这是印祖第二个,我觉得他这个修苦行。
  第三个,他不搞派头。印光法师反对个人崇信,迷信崇拜,有远方的皈依弟子想到苏州灵岩山寺来见他一面,大师总是再三晓谕,只要认真阅读《文钞》,遵照《文钞》去实行,见不见面都一样,不要浪费旅费跟时间。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这一点一定要讲出来,因为也很多人会犯这个毛病,我本人也很认同印祖这样的一个作风,绝不祝寿。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〇年,佛教界皈依弟子计划为印祖庆贺八十大寿,他已经都快往生了,你还跟他庆祝八十大寿。大师知道以后,坚决反对,他怎么说呢?他说,「光一生不与流俗同起倒,什么八十不八十。有为光言祝寿者,光不但不领情,且深恶痛绝,以为大辱。」他以为大耻辱,「祈勿以此为光者,若对光言祝寿者,是视光为流俗矣。」然后他怎么讲?他说有些人为了扬名而办祝寿,有些人为了敛财而办寿,他说,我印光觉得很可耻。
  这个有些,我跟你讲,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我曾经跟一个居士讲说,我不太赞成佛门里面这样办祝寿,你猜那居士跟我怎么讲?这也没有关系,无妨啦,世间的习俗,你看印祖大师怎么开示?你没有读你就不知道。我跟那个居士,那个居士还挺有名的,你看他就没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跟他讲说,你劝劝不要祝寿啦。他说,这个无所谓。无所谓就可能会牵涉到一些问题。印光大师怎么说?我宁愿被砍头,我也不愿意听到祝寿之名。大师晚年修持的功夫更加深了,对世间世情洞察更为透澈,所以他的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言辞犀利,简明扼要,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了。这是印祖的一个,第四个特点就绝不祝寿。
  第五,印光大师重视因果。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四日,印光大师圆寂在灵岩山寺,享年八十岁。他荼毗的时候,有火化出很多舍利子出来,他的遗嘱是交代真达和尚,还有妙真法师,「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今之世乱日极,民不聊生。」如果用我们现在来讲,现在民众的烦恼愈来愈重,那个时候可能是战乱,民不聊生,现在应该说,现在因为没有战乱,但是现在大家烦恼愈来愈重,皆由不讲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所造成。印光大师说,「家庭教育为安之本,因果报应为制心之法」。这一段我们特别提印光大师一生的修持,来讲这一段里面讲的,如何可以成德,这边用这样来做一个证明。
恭转自太上感应篇共修网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