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唐太宗做到了,他接受别人批评,纵使批评不对,他都能有度量的接受。有一次有臣子来劝谏他,讲的都是错的,结果旁边的臣子就有点听不下去了,最后就给皇上讲,“皇上,他讲得都不是实话,对你这么无礼,你怎么都没有制止他。”太宗说,“我假如制止他、反驳他,让他不敢讲了,那他出去一传,以后还有谁敢对我直言不讳的进谏?”这为了朝廷的风气,为了人民的福祉。因为只要听到一个自己的错,就不会损害到百姓的利益。
我们刚刚讲到的,要修养度量就是“惩忿”,不要发脾气。再来,“观福于量”,心量要大。第二个,就是不要自私自利;第三,可以宽恕包容;第四,人能为大局想,这个心量也会不断扩大。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宋朝的大儒程颢讲了一段话,他说到“识高则量大”。我们多读历史、经典当中这一些圣哲人的风范、度量,我们自己看了会生起一种仰慕效法,看着看着,也觉得人应该这样。有见识的人,度量也会大。
我们要不自私自利,就是能够多替他人着想,这样就不会生气了。其实我们要了解到,情绪的根在一个“我”字,这个叫根本的烦恼。《了凡四训》里面做一个比喻,人要改过,要“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就是因为我们跳不出去这个自我中心,什么都是把我摆在第一位,人家不顺我,我就生气。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61215f.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