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学习的次序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学习的次序:信、解、行、证。其实在学习的次序当中,也离不开人学习的心态。这个“信”是很重要的基础,不相信,就很难深入这些教诲了。孔子给我们很好的榜样,“信而好古”,他相信古圣先贤这些教诲都是真实的,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他不怀疑。而且古人确实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我们现在人心比较浮躁,看得比较浅、比较短,所以这个好古也是真正很客观的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确实比较没有那么多的欲望,分析事情都比较冷静。再加上都是几千年印证过来的,所以“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所有的所讲出来的道理,都是依据这个道统讲下来的。所以孔子讲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都是从尧舜禹汤这些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这个是信心。

  相信之后,我们要深入经典,能够理解它。理解完之后,要能去做,叫解行相应。这个解,比方说我们了解到要行孝,从经典当中我们了解,行孝要从哪些生活细节当中去落实。了解了,我们就知道怎么去行、怎么去做。比方《孝经》里面讲到的,“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方方面面都讲到了,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甚至养父母之志,都提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理解了,我们就知道在这些生活细节去落实。更细的,就像《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个就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冬则温……”,这个都是养则致其乐。“晨则省,昏则定”,让父母很欢喜、很安心。包含“亲有疾,药先尝”,这个就是病则致其忧。这个很具体的,怎么在生活中去落实。

  所以师长有一句话提了非常多次,就是每一句教诲要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每一句教诲都从这里去思维,我们就知道,都要在这些方方面面去行、去落实。《弟子规》也提醒我们解行相应的重要,“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解行必须要并进,它不并进,人的心态还是会出现问题。不力行,只是一直学习这些经典,无形当中懂了很多道理,长了浮华,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孟子在这一点也是很提醒我们,说到“人皆好为人师”。为什么好为人师的心会起来?就是行得不够,就比较容易用道理去看。因为“力行近乎仁”,在做的当中,会慢慢客观能理解到,一件事情要成就,它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种种的因素去配合,这个时候他设身处地的态度会因为在力行当中而提高。所以有一句话叫“事非经过不知难”。尤其文化在复兴的过程当中,万事起头难,所以我们应该去体恤很多的不容易,然后自己能够去带头把它扛起来,而不要指手划脚,“这边不好,那边不好”。批评太容易了,真正去做,才知道个中的酸甜苦辣。所以学文一定还要再加上力行。

  但是,“但力行,不学文”,一直做一直做,都没有去听经,没有去深入经典,做著做著,可能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就没有依经典在做了,就“任己见”,这样也不理想。因为做著做著,尤其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一直做事,心就会比较容易浮躁起来,会著急起来,连带的,可能脾气也会大起来了。这个时候能常常听经,把心的浮躁稳下来,然后对照对照,现在做的跟经教、跟师长教诲的一不一样。这个是行当中也不忘观照自己有没有跟经典是相应的。而且在力行过程当中要保持薰习,这个是谁都不能够忽略掉的,为什么?宋朝这些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就说过一句话,“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整个心境就顺著习气在走了。我们现在客观来讲,我们多久不读书、多久不薰习经教,这个心态可能就不知不觉偏掉了?一天都不行。我们说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一天不听经。所以很多护持传统文化的大护法,他们发心也都很大,很不简单,可是假如忙到没有听经了,迟早都会因习气而出现状况。当人习气起来的时候,都会觉得他比师长还厉害。这个不得不冷静。你说做这个好事,世间的人追名逐利,他也知道,看到你做这些公益事业,他哪怕是总统、总理,他也挺尊敬你的。可是总统、总理跟我们平起平坐,坐在那里谈话,可能无形当中都觉得自己好像走路有风了,“那当然,我都可以和总理平起平坐了”,人的傲慢不知不觉就上来了。

  师长老人家常说,找一个好老师很难,找一个好学生更难。我们的习气傲慢一起来,可能连师父都不放在眼里都有可能了。所以这个也是警惕我们,薰习不可以断。所以学习能提升,恒心是一个关键,而且是不间断的。就像钻木取火,要钻到什么时候才行?要钻到火出来才行,不能懈怠,停下来可能就前功尽弃了。

  解行也可以在解当中,心念一转变,解中就有行了。比方说,师长曾经提到,最傻的人,就是把别人的不好、过失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纯净纯善的心应该拿来装什么?拿来装最好的教诲,拿来装所有人的恩德、优点。当我们听最傻的人,听到心里面去了,那我们还做不做最傻的人?在听的时候,这个心转了没有?你们怎么没反应?所以佛陀那个时代,讲经的时候,有人当场就开悟了,他就是解中有行,他当下听教诲的同时,就把习气给放下来了。而我们平常在工作、处事的时候,行中有解。比方我们在面对一切的人,我们都保持笑容,然后提醒自己,《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时时这个恭敬心要观照得到。这个时候行中就有解,就把经典时时提起来观照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符合。包含在跟人家谈话的时候,难免情绪会有起伏,所以这个时候要提醒自己“怡吾色,柔吾声”,这个都是行中就有解。

  所以解行是相应的,甚至是可以并进的。师长很多好的教诲,我们假如在听的过程当中,马上把它转变成我们的心态,就受用无穷了,那也是善学。比方我们大家坐电梯的时候,就有看到一段很好的教诲,“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念一遍,“感谢伤害我们的人”。我们现在念这一段,是念著念著解中有行,念完,所有那些人都不见了。我们来测试一下。“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磨炼了我们的心志”。我都可以感觉那个磁场很强,你们念著念著就把它放下了。“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们的定慧”。大家有没有想起被人家骂得很凶?有。他是来考验考验我的定慧够不够。“感谢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们的能力”。大家去想一想,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就是逆境考验最大的时候,反而进步最多,就是他们成就我们的。“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们应该自立”。有没有觉得现在心地光明不少?这个就是解中马上就去行了,不用等到下一个因缘,自己就在用功了。师长也讲到,“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随顺境,处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所以所有的人都在成就我们福慧双修。真的体会到每个人都是来成就我功夫的,那看每个人就很可爱了,就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都在我们这个心念。理解之后马上把它转过来,马上把执著、习气给放下,就可以受用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61216l.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53-0002 大马中心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进修班—四五OO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