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言语要真诚“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王羲之有三个儿子,有一次去找当时的宰相谢安,那是晋朝时候。三个孩子拜访这一位长者,拜访完,旁边的朋友就问谢安,“这三个孩子,哪个人德行比较贤能?”谢安回答,“小儿子王献之比较好”。旁边的朋友就问,“你是怎么判断的?”他说,“大儿子、二儿子一开口都是一些俗事,话比较多。这个小儿子除了一些礼貌上的问候关心之外,就没什么其他的闲话”。《易经》上说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吉祥的人,他的话是少的;浮躁的人,他的话是特别多,见人就想讲话,好像有满肚子的话,甚至是满肚子的苦水要吐。我们体会看看,为什么人的话少是吉祥的?话少代表心比较定,定就比较看得清楚事情,浮躁看什么事情都会偏差掉。定生慧,人一有智慧了,他就会有福报。“天降之福”,上天要降福给这个人,“先开其慧”,他有智慧再来接受福报,这才是真福报。没有智慧,一有福报,那个福报变成他堕落的一个因缘,一有钱,他没有智慧就骄奢淫逸。什么样子是上天要降福于他,开他的智慧?“惭愧、奋发、改过,皆天开其慧;悠忽、昏惰、自欺、饰非,皆天夺其魄”。其实“命由我作”,真明理的人可以给自己算命,自己的心只在惭愧、奋发、改过,上天就要成就这个人。假如我们的状态恍恍惚惚,就这样过了一天,浑浑噩噩,又很怠惰,什么事情不肯承认错误,饰非、自欺。什么是自欺?我们今天写的“日省一过”,写的时候都想不到今天有错什么,那自欺就很严重了。一天当中的境界,所谓万境交集,我们的念头、言语一定会有偏颇,能不能洞察得到?能洞察到才是不自欺。
  躁人之辞多,言语多了之后他就浮躁,而且言多必失。“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事实是怎样就依照事实去讲,不要再添油加醋,就事论事。“信、达、雅”,信是依事实讲;达是表达清楚,不要让人家听不明白,而且这个“达”当中,整个来龙去脉要讲清楚,不要断章取义去讲,造成对方的误会。遣词用句文雅,但是要朴实,不要修饰得好像很华丽,也没那个必要。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言词表达清楚就好,不要讲话变卖弄词句,那也不好。接著讲“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样的态度其实都是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他“奸巧语,秽污词”,人家对他的人格就产生不信任感。就像我们在学校教书,在学生面前讲话很严肃,下了台跟同事讲话很随便,只要被学生一看到,对老师的恭敬就没有了。言行一致,台上跟台下要一致,人前跟人后要一致,老板前跟老板后要一致,上班跟下班要一致,有人跟没人要一致,以此类推,其实就是时时我们的言行都是一致的。昨天跟大家有提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我们不能有太多自己的猜测、推断,还是要就实际情况去了解,不然误会人,甚至在背后议论人,当事人听到的时候,可能这种埋怨、误解都很难解开,“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这段话前面还有一句,“面谀之词”,你当面这些阿谀奉承的话,“有识者未必悦心”,有见识的人未必会高兴,甚至你讲这些谄媚的话,他还看出你还是很肤浅,尽讲这些巴结的话。真正君子之交不需要这些东西,言语正直、真诚重要。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124C.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77-0020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