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
“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虽然是短短三句话,假如从今天开始,这三句话就印在我们的心地上,我们今天学问就上升了。“学贵心悟”,这个心悟就好像孔子讲的“举一反三”,这个一就不是只有这一句话,是这一句话背后的心地,体会到了,时时以这样的心地来存心。这个三是什么?这个三就是一切时一切处都用这颗真诚心,就反三了。都用这颗恭敬心,都用这颗慈悲心,都用这颗觉悟的心,都用这颗清净的心,这个人就是会学了。会学的人什么时候在学?一切时一切处,善观己心,历事炼心。经历每一件事,看看自己的清净心有没有提升,看看自己的平等、真诚心有没有提升。这叫心,心是本,孟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其实我们冷静去看,这每一个字都很有味道。我们因为长期学习,尤其在学生时代是知识的积累,就一直灌进去、一直灌进去,到底这个知识、这一句话感动了我们的心灵没有,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没有?进来的东西不产生作用,它会发臭。《弟子规》说的“不力行,但学文”,学了一大堆东西,悟不到心里去,都留在表面、留在脑子,很容易就拿出去要求别人,“长浮华,成何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得多,没有消化、没有领受,他就产生傲慢,甚至於产生学习的惯性。他不会用心,他只会记,记一大堆,用不上,用不到生活、用不到工作、用不到处世待人接物之中。 这个旧就很有味道了。我们以前错误的惯性有没有打破?不然还是像以前考试机器一样,记一大堆,背都背得出来,一句都没有用上。所以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境界,手足无措。我们曾经背过多少句经句,算不清楚了,怎么遇到一件事,一句都提不起来?那就是学问没有从心上下功夫。假如是心上下功夫,印在心上,哪有可能不能提起来的道理?所以为什么学习首先不要贪多。学习要稳重,稳若泰山。这个稳若泰山,说实在的,我也是背起来的。刚好有一天真的到了泰山,才知道什么叫稳若泰山。因为泰山的底非常广,坐下去非常稳。所以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我们的古圣先贤特别会用天地万物来譬喻,你一看,印象特别深刻。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天从每一件人事物当中,“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我们觉得,“我这一阵子怎么都没进步,反而退步了?”贪多了,嚼不烂。一大堆东西,嚼嚼嚼,都嚼不烂、用不上。今天假如我们就持这一句“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每天会不会进步?铁定进步,不可能哪一天不进步。所以就是,虽然都懂得这些经句了,但是都没有印在心上,俗话讲的囫囵吞枣。我们要很冷静,我们又是父母、又是老师、又是领导,我们囫囵吞枣,传给晚辈的又是什么?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901022.asp,欢迎转载,感恩! |
恭摘自55-053-0018 |
感恩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