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管理之道 / 文章
家长、单位领导、学校老师都要守君道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看到君道,君指国君,延伸开来,指领导者都称为君。所以家庭有没有君?家族有没有君?我们看到《易经》的家人卦里面直接指出来,“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一个家庭里面威严的君就是父母,一个家庭它要有带头的人,而且他要很有威严,可以威摄整个家庭这些后代,恩威并施。一个家庭里面没有威严的父母,尤其是父严母慈,父亲没有威严,这孩子习性就不容易伏得住,他会造次,他会没有规矩。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回想,只要父亲坐在那里,我们都不敢乱来,稍有一些不是很妥当的动作出现了,只要爸爸眼睛一转,马上就收敛了。父严这个父就是君,以前是大家族一、二百人住在一起,辈分最高、公认最有德行地位的,一家族之长那也是君。所以一个人他尊重领导者的态度,其实从家庭就培养起来,从整个大家族就是这个态度。问题现在大家族少了,几乎看不到,三、四口人住在一起,那种大家族团结,人与人的相处,那种规矩、智慧,有时候小孩就不一定学得到。包含孝道就很难学,爷爷奶奶不在身边,假如父母还宠爱,他就更学不到,怎么去尊重长者、怎么去顺从长者他就更学不到。孝悌学不到他做人的根就没有了。

  所以整个古文化它深远的价值,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才能再传下去。有时候想想外国人研究得比我们还清楚,我们那时候到剑桥大学去看到汉学院博士班的,用《孟子》写论文、用王维写论文,一口流利的北京话,我还没他标准,坐在底下都有点惭愧。而且欧洲的科学家,在二次大战前夕就有研究,为什么四大古文明唯一只存中国这个古文明,到底是什么道理?他们深入研究发现,可能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才能出孝子贤孙,才能出国家的忠臣,这个逻辑一推就明白了,所以教育最重要。而且我们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教育,是从怀孕胎教就开始做了,到三岁以前的养正教育。那整个怀孕,十月怀胎到生下来那三年一千天,在母亲的行谊当中效法学习,他那个德行的根就扎下去。我们现在那个根忽略掉了,等到大了出问题就很麻烦,不容易解决。所以文化好的部分,我们自己要很清楚,然后由我们来慢慢的做对的事情,恢复这个好的传统,拨乱反正,显正破邪,从我们自己做起。很多人很可贵,学了以后,马上把公公婆婆接回来跟著一起住,这是有决心的人。成就事情没有决心、没有恒心是办不到的,真干才行。

  所以这个君从家庭、家族,延伸到团体领导,都包含在君里面。而且我们老祖宗非常推崇的三个角色,是“君亲师”,这三个角色对家庭、对社会国家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以前在祖先牌位当中,还有供一个牌位“天地君亲师”。当然君亲师也是效法天地的无私、天地的德行,来扮演好他的角色。社会乱,一定从君亲师这个问题开始乱,上位者没有做好君亲师,下位者不尊敬君亲师,这国家就乱。《孝经》告诉我们,“要君者无上”,不尊重君;“非圣人者无法”,不尊重至圣先师、不尊重圣贤;“非孝者无亲”,不尊重父母,“此大乱之道也”。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社会、家庭现象,二、三代人没有学传统文化,不好要求任何人,谁先学了先要求自己,“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正己化人。现在不是君去要求臣,师去要求生,父去要求子,没法要求,他没有基础。应该是学的人、上位的人先做好,做好了自然德行就能感动他们,进而把他们的善根唤醒。

  现在很多领导者说下属不好带,老师说学生不听话,父母说孩子不好教。这些声音不要再出来,因为抱怨对事没有帮助,而且愈抱怨愈只看谁做不好,都没提升自己。看谁不好,心里还有怨,心都被忿恨充满,都不在道中,还能去帮助得了谁?而且一生气、一埋怨火烧功德林,全烧完了。所以君亲师三个角色,而要把这三个角色都扮演好,也都要能够贯彻这三个精神,就能把角色扮演好。什么精神?君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甚至于懂得知人善任这些态度,反求诸己的态度这君道。领导者又懂得落实亲的精神,他懂得君仁臣忠,像对待家人一样的爱护底下的人,这亲的精神。师引导、教导、指导,抓住机会点给他讲明做人做事的道理。平常要讲可能孩子、学生、下属嫌罗嗦,刚好他遇到事情印象特别深,你一跟他讲,他终身不忘。所以师的角色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的道德学问、善巧方便的智慧,才能扮演好师的精神。所以君道并不是说政治人物才要来学,我们是家长、单位领导,或者是学校的老师,都要守君道,才能把我们的角色做圆满。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90906.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55-057-0004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