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述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是叙述古代交通工具,骑在马上,坐在车上。当我们骑在马上遇到长辈,应赶快下马;或坐在车上,也应下车行礼。推而广之,可能你刚好在忙,在打电脑,长辈来了,应先放下,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失恭敬之心。
假如现在是坐在车上,车子正在高速行驶,突然发现叔叔在开车,这时能否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喊:“叔叔!”这就会有安全的顾虑。所以,学礼要灵活,不可学死了。
“过犹待,百步余”,我们可以衍生成送宾客的礼仪。就是送长者、送客人,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这一条,我曾让学生练习送客人:一个人当主人,一个人当客人,然后走到门口,说:“再见。”那个主人马上把门“眶!”关起来。然后再把门打开来,就问那个客人,假如人家这么送你,你有什么感觉?他说:“好像恨不得我赶快走。”所以送客也要让人家有备受尊重的感受。
我们除了实际操作以外,也通过讨论让孩子感受怎样送客比较适当,很多孩子就开始想了,把他送到电梯口,坐电梯下去了,我们再回来。这样客人的心中是什么感受?很温馨。假如没有电梯,我们就把他送到楼梯口,再回去。
古人送长辈、送师长的时候,确实都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都是看到老师已转弯了,见不到老师的身影了,他才离开。我到澳洲学习,学了就要用,所以晚上师长讲完课,我们就一起送师长回他住的地方,我都会一直站在那里,等到师长已进了房间再离开。其它的同学很奇怪,我为何一直站在那里?我就说“过犹待,百步余”。当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内心真是无比的欢喜。因为在送师长的过程,我的脑海不断浮现着我的人生,假如没有遇到师长,我的智慧就不开,烦恼不会断!因为有师长点滴的教诲,我的人生才有这么多的成长。所以,目送师长的过程,皆含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这分师生之缘。所以古代人与人相处非常有情义,就是有这一分情义,才写得出很多非常感人的诗词。
李白写了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他送朋友是等到朋友完全看不到了,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对朋友那分情义、相惜之心就在送别当中流露出来。现在的孩子能否写出这样的诗?很难!因为现在孩子没有恭敬心,比较焦躁、烦躁。所以我们通过这些礼仪可以长养孩子对人的恭敬心。我的结拜大哥从台中赶过来听我讲课,他听了两节课,马上又有事,又要离开。他说不来听我讲,就很难受,对我的支持不言而喻,真的是很支持我。后来我就陪他走了一段路,送他去坐火车,当他离去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那里“过犹待,百步余”。突然想到与他相识这十年,我很多的决定他都很支持,虽然很多次我都失败了,但他还是一直很信任我。他说:“你只要抱持着对人、对社会的这分初心,一定会做出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所以他时时都在关心我,看到我这几年投入教育,他也非常欢喜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