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忍”。人生气有时候就是,刚刚我们陈学长讲的,傲慢。都觉得自己对,那个气焰愈来愈强,“都是他错,理都在我这边”,火就上来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告诉我们:“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人肯反思说,“这一件事情我还有哪些不对”,一反省,火气就开始下降了。其实俗话里面也提醒我们,“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定是两方都有不妥当的地方,才会发生冲突。所以成语里面又告诉我们,“半斤八两”。你们没听过吗?还有“一般见识”。能够发生冲突,就是水平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好去指责别人的了。
所以你看,以前会教孩子的父母,孩子只要跟人家打架了,都不用问原因,先再打一顿,是不是?“你不要给我解释太多,你会跟人家打架,你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人能够反思自己,还是有不对的地方,心就慢慢平和下来了。我们时时要冷静,不要让情况更恶化,这个很重要。
而且一个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学子,我们是孔老夫子的弟子,时时想到给人好榜样看。就像我们读的《孝经》,“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一举一动,人家看了可以效法,“进退可度”。所以我们今天假如常常发脾气,那人家都在看我们。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多了,道理也懂得比较多,我们容易去看别人,却可能忽略了人家也在看我们。我们都希望家里的人赶快学,家里的人有没有在看我们学得怎么样?有。我们到单位去,希望大家学,可是大家都在看:这个人学得怎么样?
我记得我父亲,我上次回去的时候还跟我提到,他说有一个人学传统文化,大家都觉得不错,结果有一次在公司里发脾气,发完以后,同事在谈话当中都说,“学那传统文化也不怎么样。”所以我爸爸赶紧来提醒我。真的,会把人家的信心都给断送掉。
所以发怒,古代可能会杀了人家的命,现在这种情况少了。可是发怒,可能把人家的慧命都给断送掉了,把人家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给断送掉了,严重性不亚于杀了人家的命。因为这个慧命,他要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可能都要很长以后才有机会了。所以我们面对他人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就像爱护一个婴儿一样,《大学》里讲的“如保赤子”。你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就怕他滑下去。就那一份心,自己去做榜样,去引导别人学习传统文化。有这样的观照,有这样的柔软,很多习气、脾气就容易伏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