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经典当中看到,老祖先都是胸怀天下,尤其在我们这个大时代,国与国之间互相的影响,一个地方乱了,可能全世界都要遭殃。所以我们中华文化讲的真理,必然可以利益全世界。就像我们祭祖,就是符合《论语》当中告诉我们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个追远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父母离开我们已经时间比较久了,我们还是非常的感恩,所以常常祭祀父母;另外一个远是指我们的远祖,就像我们这次祭祀,我们祭祀的是从伏羲氏、神农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五千年的远祖,我们都虔诚的来祭拜。而能够慎终追远,为什么人会有厚德,会厚道?因为连五千年前的祖宗都不忘,更不可能会忘了眼前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的父母,就更不可能不感恩、不孝敬了。我们老祖先是通达性德,通达人性,所以他才有高度的教育智慧,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祭祖最重要的就是弘扬孝道,而《孝经》中又告诉我们,“夫孝,德之本也”,一个人德行的大根大本。大家听到德这个字,非常的关键,“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德行是一个国家、一个人兴衰的关键所在。而我们都知道德行非常重要,但假如我们没有读过《孝经》,我们不知道从德的源头去教育自己、教育子孙,那就等于找不到根本,都在枝末当中打转。我们看到全世界现在花在教育的经费,比起以前几百年、几千年花的费用都多,但是为什么教出来的孩子(下一代),不只一代不如一代,甚至于出现的是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为什么《朱子治家格言》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我们不读经书,不明白道理,有可能一生本末倒置,没有在根本当中下功夫。所以,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花的精神、花的金钱都比以前的父母、老师都多,但是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却不如以前的人。思考到这些客观现象,再想想《孝经》这一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从孝道开始做起,开始教导起。所以我们《礼记》当中就讲到,要治理好一个家庭,以至于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礼教,家里要有家规、要有家道,国家也要有正确的社会风气,这个是礼乐的教化。而礼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因为祭祀就是教孝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