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这句话也谈到当时候的风气,觉得奢侈靡烂好像是很光荣、很有本事。我们常常要很冷静,社会风气对还是不对,我们自己要能判断,绝不可以随波逐流,就不好了。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诸位学长,我们进去染了没有?染了多少了?我们可能都有染了,得要把它洗刷干净。透过这些经典,来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观。不然真的是人云亦云,都被误导了,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看现在在学校里面,也都是奢靡觉得很光荣,而不是节俭,偏掉了。我在念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他买名牌的运动鞋,什么Reebok、NIKE这一些名牌,他就买了七、八双,而且他一直在那里炫耀。然后,好像我们这些同学没买很丢脸,整个风气都变成好像要有那个,面子才挂得住,这个都是以奢靡为荣了。那个时候我也买了两双,所以我从高中就在受污染。所以为什么读圣贤书要愈早愈好,我相信假如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读《训俭示康》,老师又给我讲解清楚,我一定不买名牌的鞋子。你们好像不大相信,你们要给我肯定鼓励一下。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先入为主,错的价值观进去了就很麻烦了。不要说孩子受影响了,我们自己大人清不清楚都还是个问号。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十七八岁,刚好看到自己乡里有一户人家,特别孝顺父母,他看了挺感动的,回来就跟他爸讲:某某人特别孝顺父母,我很感动。他爸跟他讲:孝顺有什么用,多赚一点钱才重要!他那时候受到人家榜样的影响,孝心都起来了,结果他的父亲反而把他的这个孝给否定掉了,“你就赶快多去赚钱!”
结果他就从那时候开始都是唯利是图。结果他们的兄弟姐妹都不管他爸,他父亲七十多岁了,都没人理他。所以要种好因得好果,我们把孩子的价值观引错了,最后承受后果的还是当父母的人。不过幸好还祖上有德,他后来遇到传统文化,了解到父亲这个引导不妥当,然后又赶紧去孝顺他的父亲。所以这些社会的风气,我们能够不影响,是我们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才行,正确的智慧才行。
而司马光先生,他是觉得“俭素”才是美。而且说实在的,节俭真正去做了,才知道节俭的快乐。假如我们今天看到节俭,马上就想:哎呀,那我会过得很难过。那都是想出来的难过。为什么难过?还是先考虑自己了。假如节俭,能够考虑别人,“我多节省一点去帮助最困难的人”,有这样的心境,那节俭就很欢喜了。为什么?跟自己本善的心相应,就是“学而时习之”,学了节俭,真的去做了,“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