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不见一切人之过


学习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方法,要举一反三。颜回是“闻一知十”。我们既然学了,就要学得像,是吧?Hello?有没有人带个引磬给我一下?你们昨天是都打坐了是吧,都还没出定。我先请大家出来一下,锵。我们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是吧,这个精神入心了没有?还是刚刚念,只是文字而己?那个百折不挠的恒心、毅力,有没有随着这句话念出来了?那“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我今天既然要学颜回,我就要给他学得像。那不能一看到颜回,那只有颜回做得到,我做不到,那障碍已经是自己设了。
 
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好,马上来练功夫。从这一句话延伸到,天下无不是之什么?兄弟,是吧?我现在放黑板擦都很紧张,怕砸了。兄弟,是吧。再来?(答:丈夫。)丈夫,是吧。哎呀,掌声鼓励。按照以前的经验,丈夫跟妻子都是最后才出现的。显然我们这一次的学长们,都很勇于面对问题,都不自欺,打破了第一关。从最难的地方下手,丈夫、妻子。
 
 
其实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从哪里?从一个道理延伸到整个五伦的道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我们面对人与人的关系,统统不记人家的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句话要用心去领受,又不能落在文字上。有人就说,那不见世间过了,那还讲人家的过,那不就见了吗?所以经典的教诲都是强调,要理解到它的实质,不是落文字。“不见世间过”,是心上不落痕迹。这个人做的行为,对还是不对都分辨不出来,那不是学呆了吗?那变什么?学到是非、善恶都分不出来了。那你说其它还没学的人说,“哎呀,学成呆子”,连对错都不会分了,那谁敢学?是不落这个印象,不记这个怨。心里很清净、很慈悲,看到人家不对,善巧方便去提醒他、去帮助他,纯是一颗利人的心就对了。
 
 
那当然,你要去劝一个人,也要能洞察得了时节因缘,“规过于私室”。然后有一点,我们在劝人的时候,自己的真诚提不起来,都退而求其次。明明这个问题,我们真诚去劝他,很单纯就解决了。人现在处理问题,习惯复杂,绕很大一圈,不直接直率的劝他。当然这个前提,信任要够了可以,直接真诚就好。自己不劝,叫别人去劝。有时候其实请别人去劝,反而绕一个弯更复杂、更麻烦。除非他不能接受我们,那你可以请他能接受的,这可以。
 
 
但是你今天去请这个人处理了,就让他知道就好了。今天你给这个人讲了,又给那个人讲了,给三个、给五个人讲了,那这是在干什么?是真要帮他吗?还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知道的事很多?愈多人知道,而且我们跟那么多人讲,我们自己就不谨慎了,传递出去,人家也不会谨慎。可能把这个犯错人的后路都给斩断了。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不对了,他面子放不下,很难在这个人群立足。处理事情要冷静,不能忍不住习气,爱讲。要处处能为当事人着想,这个才是爱心。体恤不到的时候,名义上好像是要帮他,事实上还是见他的过了。
 
 
所以这个无不是之父母,无不是之朋友,这个心境自己要非常清楚,不能见人过。从这里,举一就可以反一切人与人的关系,这个就叫善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了,有没有用在我们面对人群当中,时时提起这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