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们在推广传统文化时,如遇到阻碍或沮丧时,你们如何面对、如何克服呢?只能反求诸己吗?
答:您都把答案讲出来了。只是我们在写“只能反求诸己吗”,这个时候可能是吞不下去的状态。我曾经有接受记者访谈的时候他问,“你这么多年来,一定遇到了非常非常多的障碍,你可不可以跟我们谈一谈?”结果我一想,好像想不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事情,是心态的问题。
比方说推展文化,第一,我们为什么觉得阻碍?因为我们有希望。结果,我们做了以后跟我们的希望差距太大了。而所有人说,他反对传统文化,你不要觉得他反对,他是不了解,你看这都是一个心境的问题。你愈想他是阻碍,他就从小山变成大山;你觉得他是不理解,你更有耐心了,他就从大山变成小山。或者是沮丧,其实沮丧也是来自于我们确实有所期待,最后得不到就沮丧。没有期待,“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就不沮丧了。
其实问题都不在外面啦!比方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追过女朋友,结果没追到,沮不沮丧?沮丧?你们真是感同身受。那请问大家,是她让我沮丧吗?把责任都推给人家,那关她什么事?什么东西让我沮丧?自己的得失心嘛。我今天要追她才沮丧,奇怪,我认识她前两年怎么不沮丧?是不是?前两年只是欣赏她的优点,没起一个“我要追她”的念头嘛。所以那个沮丧是自己造成的,不关她的事。我们不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没错。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那至于如何来克服,如何来面对呢?告诉大家,对照《弟子规》来面对,是不?我们自己是弘扬《弟子规》的人,那不在《弟子规》里面找方法,然后去力行《弟子规》,那怎么去弘扬中华文化呢?是不?自己遇到事情,提起的是沮丧,不提起《弟子规》,那就不能弘扬文化了。所以曾子有一句话讲得太好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能够弘道啊。这句话我们把它再翻译一下,大家就听得更懂了:人能弘《弟子规》,非《弟子规》弘人;是人把经典做出来,他才在弘道。他边讲《弟子规》,自己遇到事情都不做《弟子规》,那人家怎么会信任他呢?《弟子规》说“勿畏难”,那我们遇到事情有没有表现出这个态度?“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个时候能够反求诸己:我还有哪些做得不够?
其实人的问题都不大,都在哪里?过与不及,要不就是都怪别人,要不就是又过头了,怪自己又怪得太严重,晚上还睡不着,还得内伤,这又有点过了,是吧?反省,不是一直自责,这又偏到还是情绪,还是烦恼。反省是对照经典很理智的马上提起正念,马上提起正气:“好!下一次怎么改进,怎么转成正念。”就好了嘛。说“哎哟,我今天又做错了”,卫生纸又擦了好几张,那个就太过了。“反求诸己”是用理智对照经典,提起正念就好,赶紧充满油、充满电,继续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