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修学不画地自限、不怀疑自己


之前有跟大家举过,冉求给夫子讲:“夫子,非不说子之道”,我也是很崇敬您的道德修养,“力不足也”,我是能力不够,不是我不想学。夫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应该是走到一半,走不下去了,你现在还没开始走,就说走不了,这个是画地自限,“今女画”了。第六,要突破,不画地自限,不怀疑自己了。不怀疑、不否定自己。
 
而我们不画地自限,又以圣人为榜样。在《论语》当中,有一句话提到,夫子讲到,他十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大家不要小看这一段,夫子把他一生如何成圣人的方法告诉我们。这段话是千古作圣的秘诀,当然也是循序渐进。我们看到“志于学”,这个是学什么?学成圣成贤的学问,学修齐治平的学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子十五岁,这个志向就非常明确。志向就是人心的方向,坚定不移,就这样一直努力下去。其实这个也是强调学贵立志,我们立定志向没有。
 
“三十而立”,这个“立”是屹立不摇,是面对任何境界的时候,都不会违背经典的教诲。三十岁就达到了。我们看在历史当中,在乱世可以看出忠臣。因为平常没有这些这么大的境界出现,看不出谁能屹立不摇。所以安禄山他们作乱的时候,唐朝很多的地方都沦陷,很多官员都逃走。这些官员都是读经典的,可是为什么在危难当中人都守不住?他没达到“立”这个程度。
 
所以求学问,他是有境界的高低的。夫子在《论语》当中也强调,“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我就简单写了。“可与立,未可与权”。就代表学习的四个阶段,“共学”、“适道”、“立”、“权”,学、道、立、权,四个阶层。
 
“共学”,大家一起接受经典的教诲,这是共学。就像孙膑跟庞涓,战国时代的两个人物,他们跟着同一个师父学。学完之后,表现出来一不一样?不一样。学完之后一出来,能不能“适道”,就是能不能依教奉行,走在这些教诲、这些道中。有的不受教,他可能教室出去了,就全忘了。适道是真能依教奉行,就进一个阶层了,也解行相应了。
 
再来,在这个行道的过程当中,遇到重大的境界,屹立不摇,第三个阶段。张巡、许远,面对国家这么大的危难,他们死守睢阳,虽然最后都壮烈牺牲,但他们达到了“立”这个程度。孟子有一段话也是解释这个“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我们问问自己,还有哪一些境界会让我们起烦恼,习气会控制不住的,有没有?就要赶快下功夫了。不然真正给我们接了重要的工作、责任,最后还出状况,那就晚节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