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寔(shí)政论》上有一段话,讲了国家之所以衰落的原因:“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意思是,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世已久,风气日渐变坏也不觉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满足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岔路口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其倚重的臣子,为了保住俸禄,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其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谏言被弃之不用。于是,国法松弛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
我们看了这一段话后有什么感受呢?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就是因为领导者、官员的道德出现了问题,逸乐而看不到危机。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国家、家族之所以成就、兴盛起来,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又都衰落下去了呢?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过分的奢侈、过分的浪费所导致的。我们回想一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和国民党?不就是因为共产党人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吗?“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才获得了胜利。
唐太宗读了《群书治要》之后,看到了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总结了这样一句话:“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当君主的人贪心一定会丧失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心一定会导致身败名裂。所以,中国古圣先贤反复地叮咛、说明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在《春秋左氏传》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规律,它说:“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国家的兴盛,都是因为把百姓视为自己的伤口而细心呵护、关爱,这是国家的福祉所在;国家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把百姓看成如泥土、小草一样的微贱而随意践踏,因而招致灾祸。我们读了这样的教诲就知道,领导者言行不能够不谨慎。为什么呢?因为关系到国家的盛衰,还有民风的善恶。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51023.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