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文解字》上,把“教”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什么叫“教”呢?就是上面怎么做,下面跟着怎么效仿,以此来起到良好有效的教育效果。在《孝经》上也说:“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君子、领导者教人孝道,并不是到家家户户去宣讲,而是自己要力行孝道,上行下效,整个社会才能兴起这种孝敬父母的风气。古人还有一句话说:“言教者讼,身教者从。”用言语去教导儿女、教导下属,他们就跟你起争讼。你不用言语去教他,而是自己先做到,他们才会效仿学习。《弟子规》上的每一句教诲,你不用说一句,你自己先做到,孩子就会跟着你去做正确的事。
现在很多人都说,孩子到十四五岁了,开始要有逆反之心了。结果心想事成,果然孩子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有逆反心理。我们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呢?在他小的时候,你让他去做什么他不去做,你就可以打他一顿、骂他一顿。他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没有你更刚强有力,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你让他做的事,这就是“势服人,心不然”。等他长大之后,一天天地强壮,而你一天天地衰老了,你让他去做你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他就可以不去做了。他心里在想:“你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说我呢?”心里就跟你起了对立、起了争讼了。这就是逆反心理之所以出现的根本原因。
我们打开中国的历史,会发现古人非常重视孝的教育,而且还强调父母要做出榜样。所以,《弟子规》并不是让你拿给孩子去学的,而是孩子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了《弟子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记下来都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孩子就从父母的身上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60715.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