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弟子规》学习笔记:勿轻略
“轻”是指轻视,“略”是指忽略。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对一些容易的小事也要认真谨慎去对待。
 
我们往往会认为重要的事要努力认真去做好,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则不必过于讲究。比如做了公司主管,就认为管理工作才是重要的,桌面整洁,房间卫生这些不是自己要做的事,随便应付即可。实际上当我们对某些事情很轻视、忽略,心已经失去了恭敬、已经失去了谨慎。真正的恭敬心绝对是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同一个态度。所以有一句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对一些小事经常抱有“不重要”,“随便应付即可”的心态,那么长久以往就会养成马虎应付的习惯,容易在工作中出错。美国曾经发生过航天飞机少了一个螺丝钉而失事的事情,这都是工作中缺乏恭敬谨慎而造成的。所以弟子规要求我们“置衣冠,有定位”,“房室清,墙壁净”,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不可忽略的小事,一定要认真地去落实,养成处处认真谨慎的态度。
 
工作中一些小细节如果做好了往往能够给整体加分,别人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看出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一些好的产品,也是因为细节做得足够好而成为品牌。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一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小细节,不要因为懒惰、应付而做得随随便便。
 
我们对任何人的态度也一样,无论对方地位如何,都要以一颗恭敬心去对待。曾经有一个人看到很多人挨饿,拿食物要去给他们,随口说:来,来吃!饥饿的人却说:不食嗟来之食。这样的态度根本不把人当人,所以他宁可饿死也不吃。所以今天纵使我们布施,也不要忘失恭敬、谨慎。
 
春秋时期,晏子到晋国的时候,看见越石父穿得非常破烂在路旁休息。越石父从外表看像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但是迫于生活在做仆人。于是晏子立即把一匹驾车的良马解下来,赎回了他,并把他带到了齐国。回到齐国,晏子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走了。越石父非常生气,要求与晏子断绝来往。晏子派人问他说:“我对先生不错,先生为什么如此绝情呢?”越石父说:“有句话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为人奴仆三年,没有人能了解我。当您把我赎回来的时候,我以为遇到知己了。上车的时候,您不打招呼,我想您大概是忘记了。现在回到齐国,您又不辞而别,这和雇我当仆人的有何区别呢?我还不如继续当我的仆人去!”晏子听到越石父的这番话后,赶快去见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相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才气!请您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于是晏子马上设宴招待,以尊贵的朋友待之。越石父说:“您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后来,有人评论这件事时说:“俗人有德于人,便露出骄矜之色。晏子把一个奴仆从卑贱中救出,又如此恭敬地对待他,这才叫不俗呵!”
 
同样的,我们对亲密的人,比如夫妻之间,也要保持恭敬的态度。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拿到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勿轻略除了体现在对不同身份的人都心存恭敬,还要体现在从细节上都处处为人着想。比如有客人来做客,要为他准备毛巾等生活用品,怕他自己忘记带了;晚上做客后回到家里,要打电话告诉朋友一声已到家(如果关系比较好),免除他人担忧;衣服不穿了要捐给别人,最好先洗干净。这都是处处为人着想,考虑他人的感受。别人有什么需要,即使是很小的小事,我们都设身处地多为人着想,这样就能让别人感受到温暖。
 
修行也一样,很多人能吃素,戒邪淫,都很不错。却往往轻视和忽视了一些简单基本的礼节,对基本的礼仪规范不重视,对人事物恭敬心不足。殊不知不注意这些基本的礼节和威仪,实际上就有点好高骛远,搞空中楼阁了。我们宣传传统文化,也要注意不要忽略一些小事情,不要因为这件事能帮助的人少就不认真努力去做。有时候能真诚地帮助一个人,有人受感动了,有可能就会一传十,十传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于我们对很小的事也能在意。同样的,如果对一个人态度不好,有可能就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