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很重要,你明理了就不会痛苦,不明理就在那钻牛角尖,钻到吐血没人可怜,为什么?学了不照做,自讨苦吃。所以事事是好事是真相,转个念,危机就是转机,烦恼就是菩提。所以谁有福气?听圣贤、听老祖宗话的人有福气,当下就得清凉,不会痛苦。不听话,俗话又提醒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弟子规》里面都有这种事事是好事的教诲,「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内省,他也在教育我们,所以遇到恶人,我们也在增长德行,他的错我们不能犯。增长你的修养,怎么会痛苦,怎么会跟他对立,怎么会气得牙痒痒?所以痛苦都是自找的,不能怪他。这叫反忍,忍辱可以克制怨恨、瞋恨心。
这个反忍就是反过来反省自己、观照自己。还有慈忍,假如我们的慈悲力够,看到一个人身为「天地人三才」,还在造作恶业,不只不会跟他生气,还会怜悯他。身为中华儿女,五千年的智慧他没学到,还在那里每天害人害己,那不是很冤枉?所以会怜悯,不会对立。
还有一个是喜忍,人家对不起我们,我们内心还能欢喜。为什么?他送福气给我。再来,他来给我考试,看我修养够不够。所以我们怀着一个什么心?看一切人都是老师,只有自己是学生,哪有说在埋怨老师的?老师是来成就我们的,来看我们的修养够不够、过不过得了关。所以对于来给你考试的人、恶意对你的人,不会生气、不会匿怨。当所有的人,我们能够体会都是来成就我的,那不就人人是好人了?所以学到这一句,我们提醒自己,别好日子不过,偏偏要折磨自己就不好。
我们懂得用这样的胸怀来处世待人,你的下一代绝对是乐观的人,在你周围的人慢慢接触,也会觉得像你这样的日子比较好过,慢慢就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人这一生的价值,就从修身正己去化人,就达到很好的价值。我们看《朱子治家格言》,全篇在谈治家,但看每一句的内容都是谈什么?修身、修养,可见根本在修身。
历史是一面镜子,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宋朝时候有一位名相叫王旦,他大公无私,一心为国。有一个官员姓卢,这个卢某有一天就拿着一百两黄金要来贿赂王旦,希望走走关系给他升迁。当然王旦很正直,就告诉他,这些重要的官职不是靠这种方式能做到的,不能以私废公,就拒绝了他。结果他回去就怀恨在心,每天用咒语在诅咒王旦早一点死。有一句话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他用咒语去咒人,最后这个不好的能量会怎么样?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打人就是打自己,骂人就是骂自己。今天去打人,人家记住了,迟早会报这个仇回来。所以理智的人绝对不去做害人的事情,报在自己,最后会报在子孙的身上。结果他诅咒王旦没多久,在梦里就有神明呵责他说,这么忠贞爱国的人,你还用这种恶意在对待他。结果他醒过来没几天就死掉了。这是匿怨去诅咒人得这样的果报。
在唐朝唐玄宗时代有一个宰相叫李林甫,有一个成语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叫口蜜腹剑。嘴巴讲得很好听,跟人家都好像很恭维,但是内心,肚子里藏了一把剑,都是暗中在算计别人,这句成语应该就是讲李林甫。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成语都有历史典故,这确实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而历史像一面镜子来提醒我们。
因为他是李氏的宗亲,跟皇上是亲戚,又特别会逢迎巴结,所以他很快升到了宰相的位置。他怕自己的权力受影响,看到有德行、才干的人,他就嫉妒、怀恨,会算计他们。结果后来因为积了太多的恶,有个官员就告他二十几条的罪状,这些罪都不小。当然这个官员是很正直,因为李林甫已经是祸国殃民了,读书人有时候奋不顾身来举发这些恶人。结果李林甫没有反省,居然还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这个官员,把他活活给打死了。
这个等于是他造的恶是恶贯满盈,死的时候是七孔流血而死。结果他死后,因为生前跟杨国忠有过节,杨国忠就挑唆安禄山,让安禄山去告李林甫谋反。谋反罪很严重,结果皇帝下旨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给他碎尸万段。然后他所有的家族、所有的亲人全部都流放到边疆地带,「祸延子孙」。所以这个口蜜腹剑最后的果报是这样。
所以老祖先提醒我们待人宽厚,量大福大,不要计较。不只中华传统文化这么教儿女,像伊斯兰教的教诲中亦如是。所以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不管是东、西方的圣哲人,他们通达宇宙人生天地的真相,都知道应该怎么来做人。像伊斯兰圣训里面讲到的,「在憎恨与喜悦的日子说公道话」,人随时随地不要意气用事;「接济与我断交的人」,他跟我断交,我还是跟他和睦,接济他、帮助他,才有厚道;「照顾与我绝情的人」,这也提醒我们,他对我绝情,但是我们对他还是有一分情义在。
大家想一想,人与人会绝情,必然是前面先有情意,最后因为误会,或者因为一些种种的事件才造成这个结果。所以人假如念这些过往的恩德,把这些不愉快都放得下,破镜都可以重圆,都可以化解掉。尤其老祖宗留一句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要想开一点,别跟自己这一辈子甚至于下辈子过不去。
在湖南广西交界有一个坪阳乡,一个乡的人口不是很多。这个坪阳乡里有一百多个人记得他的前世。我们看那个电视台播出来的节目叫「再生人」。你说一、二个记得已经很特殊了,它这个乡里面一百多个人,大家上网去都找得到这个数据。他们记得前世的家,前世的语言、前世的亲戚朋友都记得,这很特别。尤其有的还记得前世谁还欠他钱,所以天底下没有占便宜的事情,也没有吃亏的事情,冤有头,债有主,还是得还。所以明理的人不再跟人结怨、不再占人便宜了。
西方非常多科学家也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人有来世,那就更要清楚不能跟人结怨,没完没了的。一结怨了,讨债都没有讨刚刚好的,愈讨愈凶。你看现在的人脾气又大,一点小事就闹出人命来了,这个很危险。
所以伊斯兰圣教里面,假如用这种胸怀处世,一团和气,再大的怨恨也能化解。「照顾与我绝情的人,原谅对我行不义的人」,他对我不仁,我能对他不义吗?假如他对我不仁,我对他不义,罪加一等。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读过圣贤书了,他没读过。他没读过,我还跟他计较,那我也没度量。所以「先人不善」,他的父母、祖父母这几代人没有学,没有学你还跟他计较,那我们不是白学了?「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告诉他,不要怪他。应该透过我们自己好好做,感化他,让他对中华的经典有信心,这样就对了。要转,要化,化敌为友,化怨为亲,学圣教就要学出这样的胸怀跟功夫。
人会产生这种怨恨是有根源的。大家有没有看过从不怨人的人?你们都没有反应,那代表现在大家怨气十足的现象比较多了。我们在历史当中看到,舜王一生不怨人,连父母要伤害他,他都反省自己。所以人会怨人,根源可能内心本来还有怨父母。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有处世当中不好的习气,很可能都出在我们对父母就是错误的态度。
《孝经》告诉我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所以「亲亲」,亲爱自己的父母,推而广之就是爱一切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再从爱一切人推广到怜悯一切的生命,这是人从孝道当中自自然然延伸开来的仁慈博爱。所以,不能仁慈博爱,根源在孝道有亏。假如真的好好落实孝道,很多的习气都能够改过来。大家不要小看「入则孝」,短短一段经文,我们所有处世病根的解药都在里面。
「亲憎我,孝方贤」,父母误会我们了,我们还是完全的孝心,没有丝毫的埋怨,这个修养就建立起来了。假如我们有烦恼转不过来,把「入则孝」念几遍应该就找到解药了。
文章摘录自《朱子治家格言》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