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这一句代表任何一件事情要成就都是循序渐进,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绝对不可操之过急。所以『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合抱」是指两手围抱的树木,这个树最少也要几十年,这么粗壮的大树,「生於毫末」,是由细小的幼苗长成的,每天不断的灌溉、施肥,几十年才长成这样的参天大树。『九层之台,起於累土』,九层高的楼台,也是由一掊土慢慢这样堆积上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远的路途,也是从脚下第一步迈开来,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所以有一句格言讲的,「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事情很多,只要有耐性,有毅力、恒心,不怕不能把它一一做稳妥。
所以孟子也讲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你要契入仁爱的大道,其实你只要做到熟,这个「熟」就是你念念能够保持它,你慢慢就契入进去了。所以我们在想:「我要多久才能学得成?」常常这么想就学不成,这太急了,你就一点一滴功夫,一丝不苟的去下,就对了。孟子又给我们一个前方便,叫「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你要契入仁爱大道,这个强恕,就是不能丝毫有去指责别人的行为,都是要宽恕,一开始很勉强,慢慢慢慢就习惯了。时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忠恕、有没有恕道,慢慢的你就设身处地了,最后就契入仁爱大道了。这几句都是彰显有恒,而且都是善用比喻,所以古人很能向天地万物来学习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像下一句,一百五十八句讲: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河海。】
『跬步』,就是人踏一步叫「跬」,左右各迈一步,叫一步,所以踏一个脚步出去是指半步,就是跬。所以不积半步,慢慢这样积累前进,无法远行到千里;不汇集滴水,不汇集这些细流,无法成为浩瀚的江海。所以由这句当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任何事情都是由小渐大累积而成,绝对没有一步登天、一蹴可及的事情。那其实当父母的人、当老师的人体会到这个了,你教孩子也不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然就是揠苗助长。其实对我们自身来讲也是,硬把自己学的逼得很痛苦、很紧张,最后身心不安,最后说:「算了,不学了」,就麻烦了。还是要重视平常的功夫,慢慢积累。
我们明白有恒是成就道德、学问的重要基础,我们现在有没有恒?我们如何学?得要透过一些具体的生活习惯把它养成恒心。这个其实每一个人一定有自己的方法,慢慢去养成恒心。比方曾国藩先生三个习惯,我们每天可以做,每天泡脚。实实在在讲,不多花时间,你把热水烧好了,你边看书可以,不浪费时间,但是对身体有帮助。真的,只要一个好的方法对身体好,你每天做,铁定见效。你每天练一段八段锦,保证你身体明显提升。再来,每天看十页历史,我们可以每天看一则德育故事。你真的每天贯彻,哪怕今天眼睛都已经张不开了,「还没看德育故事」,马上从床上弹起来,还是把它看完。你做一次、二次、三次,你对自己的信心就起来了,佩服自己能坚持,慢慢你这分决心、恒心能把你的瞌睡虫给吓退,能把你这个好睡的习性给震慑住。
包含曾国藩先生,每天把这一天所接触到的这些人事物,很有启发的,对自己从政很重要的这些观念、讯息,都把它记下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慢慢习惯,这个恒心建立起来。包含我们用功,每天早晚读诵经典不间断,包含我们每一天生活的作息都给它保持,那你随时做什么事情都很自然的反应,愈做愈习惯,愈做时间愈减少,愈熟练,熟能生巧。像在台湾,很多男孩子去当兵,一、二年生活非常好,身体很健康,一年都保持。结果离开军队了,打回原形了,就非常可惜了。所以,我们体会到有恒重要了,今天开始就要用这些好的习惯把德行树立起来。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