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无私奉献,就治自私自利的病。

假如我们不贪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欢喜接受,那这个贪欲慢慢就淡了。“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欢喜去接受。不管是哪个人、哪个事情,都是来成就我的,那在这其中,就不生好丑了,没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那假如一切境界都欢喜接受,一切境界就不能干扰我们的清净心。人心一平静、一清净,就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这个贪,要下功夫调伏。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不会去刻意要求物质上的享受,不然他的贪欲就愈来愈提高,欲令智迷,他怎么会有智慧?所以儒家强调从“格物”下手,这个格物首先就是调伏贪念。

 

而且人有时候不只现在的当下会贪求,甚至会担心未来,那也是贪求。俗话讲说“做白日梦”,也是贪求未来。所以会对未来希求,或者会担忧,首先要明白一个真相,就是“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需要去烦恼未来,现在跟未来是分不开的。农夫讲,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耕耘。

 

我们感受到一个教育工作者,他要教化学生,要教化人心。这个教化的“教”字,“教”字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以身作则。医生医人身体的病,老师是医人灵魂的病,所以世间人尊重老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现在人的灵魂出了什么问题?最严重的问题,自私自利。不为父母、不为他人着想,现在学生、这个时代人的病是自私自利,那我们怎么治他们的病?无私奉献,就治自私自利的病。

 

我印象很深,当时二00三年,我刚到海口没多久,到了一所中学给中学生讲传统文化。两个小时之后,本来一开始,这些中学生来,脸色都不好看,因为被逼来听传统文化的课,然后很大的比例手上都拿着一本书,他们想没办法只好坐下来,想等我开始讲了,他就开始看他的教科书。但是毕竟孩子还单纯,老祖宗这些教诲符合人性,通每个人本有的明德,愈听愈感兴趣。结果课程结束,学生想要发言,其中一个学生举手,边讲边哭,他说:“我听学校领导讲,这个老师讲课不收费。”这个学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不收费,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哭,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证明“人之初,性本善”?可能他在这一生十几年的岁月当中,他所感受到的现象是见利忘义。他愿不愿意这样?他不愿意。所以我们才付出一点点,就让这些孩子这么感动,所以人确实是可以被感动的,得要我们真干。社会的病是自私自利,我们完全牺牲奉献。

 

所以汤恩比教授有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仁义,哪有想自己?大乘佛法,慈悲为怀,念念为众生。汤恩比教授说,他研究人类的历史(他是世界历史专家),有三个人无私奉献:第一,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师,他教书四十九年没有间断,一天讲八个小时,金氏世界纪录应该评释迦牟尼佛是全世界第一的老师。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老师教四十九年,每天讲八个小时,没听过吧?连大年初一都没休息,连除夕夜都没有休息。第二,耶稣基督。你看为人民受苦,钉在十字架上。第三,甘地(印度的甘地)。甘地以和平的方式,取得国家的独立,请问少死了多少人?这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汤恩比教授期许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救世,又举出了这三个榜样,我想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应该有方向、有目标。能无私,绝对不贪,生活知足常乐,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够了。因为把精力耗在物质的享乐跟追求,灵性、智慧是会下降。真正人的灵性提升,他不打妄念,一天吃一餐、吃两餐就够了,不需要消耗这么多能量。所以大家不要看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就吓得半死,其实他们那样的生活是非常自在的。

 

我们又谈到“不瞋”,不瞋恨,不乱发脾气。《格言联璧》当中有讲到“忿如火”,一个人的愤怒像火一样,“不遏则燎原”,你不遏制它、不调伏它,那个怒火可以把整个草原全部烧掉、森林全部烧掉。有人因为一个怒火不能调伏,最后夫妻离婚,孩子、家庭破碎,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老祖先教诲我们“窒欲”,节制欲望,不贪;“惩忿”,要调伏忿怒,不瞋。

 

上次跟大家谈到“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其实我们要了解,贪瞋痴慢疑,它都是依附在“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怀疑,所以这些烦恼有个贼王,俗话讲“擒贼先擒王”,把自我中心给砍断,念念为他人,贪不起来,瞋不起来,这些习气起不来了。这个是上根利智,直接从根本下功夫。诸位学长,我们从今天开始练个功夫,念念为他人着想。我们练一个月再来分享一下,很有味道。我们“理有顿悟”,体会到都是这个自我在作祟,但“事要渐修”,在每个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发觉,“啊,又是我瞋,又是我贪。”把它放下,为人想。

 

第三,“不痴”,不愚痴,不意气用事,要有智慧,要用理智。之前我们首先提到深信因果,这个是能辨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不能只求眼前,其实,所行的一切善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地上,迟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它一定会开花结果。

 

有个读书人叫柏之桢,他非常爱护动物,所以冬天大雪纷飞,鸟都没有东西吃,他把雪都扫开,空出一块地,把很多的米粮撒在地上,让鸟儿过冬。结果后来发生流寇侵袭每个村庄,他们村庄也遇到流寇侵袭。流寇那都是强盗,一进去可能全家就被杀光。结果突然他们家就聚集成千上万的鸟,平常都没有。为什么这些鸟要飞过来?万物都有灵知,牠感觉到这些强盗的杀气。请问大家,地震发生前,动物有没有感觉?有吧?只有一种动物没啥感觉,你们笑什么?你们这个笑带有智慧,为什么?叫自知之明,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是最晚知道的。很多生命都知道,牠都感觉到那个能量,所以鸟感觉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户人家就是爱一只老鼠,没有杀害牠,养牠,最后这一家人就被那只老鼠救了。老鼠那一天到处咬他们,把他们都气得跑出去,最后救了他一家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李叔同先生后来出家,弘一大师,他让他的学生画了一个《护生画集》,那里面太多动物报恩的故事。要深信因果啊,让孩子从小就相信善有善报,他行善会非常的欢喜,养成习惯。

 

结果飞来这么多的鸟,那个盗贼远远看,这户人家这么多鸟,铁定没有人住,才会有那么多鸟在那栖息,就转到另外一家去了,他们家二十几口人幸免于难。所以经典告诉我们,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爱护鸟,让鸟儿不害怕他们,是无畏布施;让鸟儿不用挨饿受冻,是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保了全家的性命。

 

另外,杭州有个妇人,看到小动物就很生气就杀害,点一把火把,把那些蚂蚁都烧死,那一烧,都是成百上千的。看到蚯蚓,她也不高兴,就拿石灰粉把蚯蚓洞堵住,刚好又遇到下雨,雨下下来,跟石灰一作用,会起高温,就把那些蚯蚓给烧死了。结果后来她生了个孩子,当然对这个孩子百般呵护,有一天刚好孩子放在床上,出去了,没多久回来,床上变成一个黑团。就近一看,被整群的蚂蚁咬得遍体鳞伤,都变成黑的了。这个都是真实的故事。你说蚂蚁那幺小,牠有没有灵知?对啊,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我们马来西亚有句俗话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今天打人,迟早被人家打回来;今天骂人,迟早被别人骂回来。“天道好还”,天道是一个循环,真明理的人,不愚痴了,哪还要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最后孩子死了,自己暴毙了,就伤心到最后也死了,所以一定要深信因果。

 

再来,我们提到“不痴”,是改过不因循苟且。因循苟且是糟蹋自己,怎么会有智慧?而且我们要了解,一分时光,一分命光,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能蹉跎时光不改过、不提升自己。不珍惜时光是很愚昧的表现,所以珍惜时光,“明明德,亲民”,就成就自己、成就别人,这有智慧。

文章摘录自《群书治要360》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