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种种社会现象,坦白讲都是道德的问题、人心的问题。

了凡先生举这些例子用心良苦,让我们增长信心,对善有善报毫不怀疑,有了这个信心才肯去行善积德。第二个是:

【鄞人杨自惩。】

『鄞』这个地方在浙江宁波。

【初为县吏。】

他比较年轻的时候,做一个县的官员。

【存心仁厚。】

心地忠厚老实,这个『仁』,看这个字就知道「两人」,想到自己就想到他人,懂得设身处地。他的存心怎么仁厚,接着在故事当中可以体现出来。我们处事当中常常听长辈讲,学做人先学吃亏,先学厚道。厚道在哪里体现?以「怪不得」三字待人,以「学吃亏」三字自律。自己有损失,「没关系,吃亏是福」,别人做错了,「怪不得,他没有学到这些东西别怪他」,那就是宽容别人,仁厚。

【守法公平。】

这位官员非常公平正直,绝没有私心。大家想想,一个当官的人,老百姓怎么对他服气?公平。这个是官员。当老师呢?也是。老师偏心了,底下的学生就要抗议,他会拉白布条,头上会绑「抗议」。当父母的也要公平,不然你的孩子之间会不和,你不在的时候哥哥会虐弟弟,「终于让我找到机会」,这些很容易,父母会忽略。父母会觉得他是哥哥、她是姐姐,他应该能了解、能体会。他才两岁他了什么解?我们成人都很容易以我们的认知去要求小孩,这不客观,也不近人情,他才几岁。

这点我很感激父母,我有两个姐姐,我是家的独子,而且我是长孙,而且还是长曾孙。你看在家族里面地位很高,分财产都分得到,开玩笑。真的,分财产的时候我很佩服我爸爸,这老人就觉得好像给孩子留一点,自己心里比较欢喜,孩子其实都不缺钱,就顺了父亲。当时我父亲五个兄弟姐妹,结果爷爷分了六份,为什么?长孙跟最后一个儿子差不多意思,所以留了一份给我。结果当时我爸爸处理的时候,我爸爸就说:「这个礼旭不用,他已经是下一辈的,不用了,他那一份分给兄弟姐妹。」把我那份分了。可是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打从内心佩服我爸爸,他是哥哥,他是长子,他轻财,整个家族就重义。所以我们家里从来没有吵架的,没有看过我爸爸他们兄弟姐妹吵架、口角,没有见过。所以上一代给下一代的影响很大。我应该来讲,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应该是比较疼独子又是长孙,可是我觉得很庆幸,我爷爷、爸爸妈妈他们没有这样做,我调皮的时候都是我爷爷第一个喊:「打,再不打我打。」真的,恃宠而骄就麻烦,我爷爷虽然平常很亲切,该严肃的时候还是很严肃。所以我父亲他们教得好,跟我爷爷的教育也离不开关系。

虽然我两个姐姐,但是父母对我们三个姐弟很公平,所以我从小到大没有很多地方会黑青,因为我姐姐都没有捏我,都很照顾我。因为父母的公平,所以我们的人格很健康,也不会去嫉妒,也不会去傲慢、恃宠而骄,相亲相爱。所以上位者不可偏心,不然下面就出问题。所以让人民服气,最重要是公平;让你的干部服气,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清廉。你不贪污、你不谋自己私利,你底下的部署、官员对你肃然起敬。你上面都在收受贿赂,你官位再大,底下的人瞧不起你。接着讲道:

【时县宰严肃。】

『县宰』就是指县太爷、知县(一县之长)。刚好遇到审案子,他非常严厉、方正,很严肃,在审一个案子,而且这个犯人可能犯的罪不轻,所以他给他处罚。

【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

他处罚这个囚犯,打这个囚犯打到血流满地,可是他的愤怒还没有止息,看这个情况再打下去有可能会出人命。杨自惩先生看到这个情况,马上:

【杨跪而宽解之。】

他马上跪下来为这个囚犯求情,大家看这个瞬间做出来的行为,那是最真诚流露。为了一个犯人,犯重罪之人,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之人,他可以跪下来帮他求情,可以看出他的仁厚,请求大人宽恕这个犯人,结果县长讲:

【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

但是这个犯人,犯这么严重的罪,违背法律,让人看了实在气压不下来。

【自惩叩首曰。】

杨自惩马上『叩首』磕头,接着讲,大家看这些行为,都是出于至诚心,他先给他的领导磕头行礼,再来劝告他。他磕了那个头再劝告,他的领导知道他还是尊重他的,这个都是很重要一种恭敬的流露。我们有时候要劝领导很无礼,语气又有那种侵犯,这样就不好。您看他要劝领导的时候这么有礼貌,磕了头再讲话,这个都是我们的学处。你很真诚地要劝你的领导,先给他鞠个躬,「我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你见谅。」他就可以感觉到你的真诚善意。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这句话在《论语》当中曾子讲到,『上失其道』,这个「上」是指上位者,为政的人,父母官或者国家领导人都是这个「上」。再延伸开来,当父母的也是上,家庭里孩子失教,你不能责罚他而已,更要反省自己,我是不是失教于他了?他该教的时候我没有教,现在已经养成坏习惯了,我一味地处罚他,那根源还在我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包含当老师的人不能一味的骂学生,他该懂的我教了吗?我教了,那教是用嘴巴教,我有以身作则吗?所以老祖宗教诲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今天就好像大自然当中的一棵树,它的果子酸了,你不能去责怪果子,根源在哪?它根出问题了,它土壤出问题了,你得从根本去化解。那老百姓行为不好,上位者没有好好教才造成这个结果。

《三字经》告诉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个对我们人生扮演好这些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醒。没有这些提醒,我们都是情绪用事,发脾气愈搞愈糟糕,孩子更不能接受我们,更回不了头。所以因为上位者施政错误,尤其没有重视教育,那就麻烦。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个国家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请问大家现在把什么摆第一位?钱。把钱摆第一位,全国老百姓都看钱,这个社会会怎样?见利忘义。

从心地上看,现在这些结果都不是偶然。夫妻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忘义见利。为什么父子可以争财产?见利忘义。为什么朋友可以因为一些利益,多少年的交情就这样撕破脸?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下属卷款潜逃?那个老板坐在那里都发呆了,一辈子的努力,二、三十年就信那个人,就这样毁掉了,情何以堪。所以「上失其道」不代表上面的人不努力,而是本末倒置。

有位官员他职位很高,后来他退下来,晚年痛哭流涕,为什么?他说他在位的时候,把经济发展摆在最重要的地位,忽略了教育,结果二十年后社会很混乱,青少年犯罪率很高,他觉得有愧于老百姓。他在位的时候没有重视教育,现在恶果现前。所以现在懂得把教育摆第一位的父母,你的家庭有福,你的孩子有福。你是企业主、你是团体的领导,你把教育摆第一位,你团体的人,他的人生绝对不一样。他会明白道理,他不会随波逐流,那你这个领导人就功德无量。

所以『民散久矣』,上位者不以身作则,上位者不以伦理道德教化老百姓,还以功利的话,那人心当然是涣散,人心当然是急功近利,不知道德法律。现在黑心食品那么多,就是不重视道德法律。好像马来西亚很少听到黑心食品,大家很重视老祖宗的伦理道德,看得出来。种种社会现象,坦白讲都是道德的问题、人心的问题。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如果把这个犯人犯罪的案件完全审得很清楚,破案了,「如得其情」。破案了可不能高兴,「哀矜勿喜」。为什么?他犯了那么大的错有什么好高兴,那是我们的子民,当官的是「父母官」,子民犯错了哪能高兴?所以应该要怜悯这个人,而且一个人犯罪,他有没有伤害别人?可能伤害别人也造成。所以只要是犯罪,被害者跟犯罪者的人生都是悲哀的。

所以孔子有句话是教化的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也是执法者最重要的心态,夫子讲:「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夫子当官,夫子也当过大司寇,那是司法部长,他要审判案件,他都是依法律来判案,公平,跟一般人差不多。但是夫子的内心最重要的是什么?希望天下没有任何诉讼的案件,一诉讼,被害者跟犯罪者统统是悲哀的。如何能让人不犯罪?教化。周朝「成康之治」,用周礼来教化老百姓,四十年监狱里一个人都没有。结果监狱里的干部申请什么?买刑具。因为刑具都生锈了,没有用了,这是最理想的社会状况。而这个「必」字也是代表着夫子会尽一生的努力教化人民,让社会人心更善良、社会更安定。所以「哀矜勿喜」。

在台湾,台湾现在那个地方已经改成新北市,本来台北县改成新北市。耕心莲苑当时两个老师在三重教孩子,都是那些比较弱势的,父母都是劳动阶级,孩子一下课就没有地方去,在那里游玩,很可能就被污染了。她把这些孩子聚集起来给他们读经,教他们做功课。三重本来是出很多流氓的地方,她们两个发的愿是把台湾出流氓的地方变成出圣贤的地方,她们花了十四年,他那个小区成为全台湾小区学校的样板。小区怎么教化到他们这个地方来学、来看。甚至美国,很多国家从事所谓「社会公益」那些科系的教授都带着学生到他们小区来学习,他们所作夫子会非常欢喜。首先,他们也是束修,他们没有定说一个小时要多少钱,肯来学习的他们都收。再来就是真正教化,让当地转恶为善,从出流氓的地方变成出圣贤的地方,这是宏愿。

要怜悯,不可以高兴,高兴尚且不可,怎么可以发怒。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我们听了让我们很不平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来面对,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一,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做出这么可恶的行为都是失教了。身为中华儿女,五千年高度的智慧没有学到,现在却堕落成这个样子,所以值得怜悯,不要跟这样的人生气,这是慈悲。智慧在哪?理智在哪?不要骂,自己做榜样,我们在那里气得半死,「这个人的行为这么不好!」我们是榜样了吗?把生气的时间省起来,做好自己成为榜样,大家看了把他的本善的心唤醒,不是更有意义吗?在那里生气,气死自己没人替,你伤了自己的身心。再来,你在那里生气,所有听你话的人统统跟着你生气,统统跟着你指责,统统跟着你堕落。你假如那个时候,「我们别气了,现在社会缺乏榜样,我们做出来感动他们。」马上所有的人都生慈悲、都生智慧,差别很大。所以一念之间,天壤之别,是造口业还是积功累德是完全不一样。

大家看,杨自惩先生他敢讲这样的话,我们有没有看到他的人格还有一个特质,有胆识。上司这么生气他敢直言,没有勇气敢吗?请问大家,你上司很生气,气得不对,你正直跟他谏言过的请举手?不容易,这里让我想到一句话,「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一个真正仁慈的人,他一定有勇气,在该承担的时候他不会怕,他直下承担;在该救人的时候,他会奋不顾身,「仁者必有勇」。

这里也给我们了解到,一个上位者要先尽自己的本分。所以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我念这几句话你们好像都是第一次听,我们第二次学《了凡四训》,这些话应该之前有讲过?有,我肯定。但是没有二十一次,科学家说二十一次才记住。「不教而杀」,我们看,圣人多么通达人情。你根本没有教他你就杀他,你就处罚他,这个是暴虐、无道。所以今天我们要处罚孩子,请问你教过他没有?这个道理他懂得了没有?我们往往有时候遇到事情火就先上来,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国家最重要的要重在教化,而不是刑罚,你都是刑罚,最后上下都很刻薄就麻烦。大家冷静去看,现在哪个国家的法律最严苛,那个地方的人心也是最浇薄。老子都有讲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你那个法律非常严苛,犯罪率不会下降的,因为你的心就已经是偏掉了,怎么可能教出好的底下的人?你都已经不相信人本善不去教化他,怎么可能人会变好?而我们看,既然上位者要重教化,那这个「教」字是智能的符号,告诉我们什么?不然可能我们当父母、当老师的又会想:有,我都有在教!怎么教?嘴巴。这个很关键,我们在认识一些道理,假如从态度当中、根本意义当中就认知错了,就偏掉了。这个教并没有用嘴巴,这个「教」上面一个叉,君亲师画的;下面一个叉,小孩、下属跟着,上行下效,所以这是身教。右边手拿着树枝,耳提面命需要耐心,成就一个孩子道德学问最少最少要十五年以上,甚至更久。哪有我们教一次就要立竿见影,那个叫急功近利,甚至揠苗助长,你赶快给我长,结果就拉受伤都有。

在《论语》当中鲁国的大夫,他是掌权的。国家偷盗的人很多,这些小偷偷盗案件非常多,然后就问孔子怎么办,怎么让这些偷窃减少。孔子怎么跟他讲,你自己不要喜欢金银财宝,底下的人就不会去偷了。上位者都很贪婪,上行下效。所以这句话就点出来,教化最重要的是什么?以身作则。不然你自己很贪,还定了一大堆法律要去要求人民,达不到效果。

这是一个刑狱人员他的仁慈心。接着我们看他的行持,又说道:

【家甚贫。】

他家里很贫穷。

【馈遗一无所取。】

看出一个人的廉洁跟气节,他家里虽然很贫穷,有人念他的恩要送他东西,他丝毫不取。

【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

刚好这些犯人没有东西吃,他会『多方』,就是尽心尽力想很多方法,去请求别人来支持。

【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

刚好有一天,新来的犯人,刚来可能几天都没有吃了,『待哺』,嗷嗷待哺,嗷嗷待哺是小孩,就是已经饿得不行了。可是他家里又快要没有米了,假如给囚犯吃,家里的人就要挨饿了,但是自己吃,看到这些囚犯又很不忍心,『堪悯』就是他们已经饿得不行了。

【与其妇商之。】

这一句话后面都有人生宝贵的态度,尊重太太。不是说我觉得对就拿去做了,太太在旁边不理解生烦恼,这不对的,尊重他太太,『与其妇商之』。大家以后有什么事得跟另一半先商量,不要做好事就强势,然后对方不高兴了,还说:「你真没有善根,你不知道现在社会多乱。」,还讲一套道理给人家听,这样不对。我们当时在南京居美馨教育中心,叶总他要把他公司里的一大块地要盖中心,拿来教化,教传统文化,他起这个念头,马上就去问他太太,我听了很感动,他尊重他太太。

【妇曰。】

他太太说。

【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

他太太问他囚犯从哪里来,他说从杭州过来,路途遥远。

【沿路忍饥。】

路途遥远都忍着饥饿。

【菜色可掬。】

你一看,他就是已经面黄肌瘦,好像捧着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他们的窘境,觉得他们很可怜。

【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他的太太认同他,把自己家里剩下的米煮粥给囚犯吃。这个太太不简单,能舍己为人,夫妻一起行善,这个叫「领妻成道,助夫成德」。可贵。

【后生二子。】

后来太太生了两个孩子。

【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

这个『吏部』是管官吏的,『侍郎』是指副部长,这个算副部长的职位。

【长孙为刑部侍郎。】

管司法、法务方面。

【次孙为四川廉宪。】

『廉宪』是指钦差大人这个身分。

【又俱为名臣。】

他的孩子、孙子,甚至后代统统是有德行的名臣,等于是代代都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今楚亭。德政。】

举了现在为官的两个人。

【亦其裔也。】

都是他的后裔,这不知道已经传几代了,因为他有仁慈,好,上天好生之德。面对犯错的人依然像亲人一样爱护。

文章摘录自《了凡四训》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