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们传统的礼仪,最隆重的就是婚礼。婚姻到底是什么重要的意义?在《礼记·昏义》里面就给我们讲到了。所以我们接下来跟大家交流夫妻这一伦常相处之道,首先,我们先要明白婚姻的意义。“昏义”里面讲到,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合二姓,你看以前就懂得优生学,几千年前就懂了;而上以事宗庙,其实就是婚姻是家道的承传延续,所以侍奉父母,奉祀祖宗,让祖宗不用担心,这个家道可以靠我们传下去;而下以继后世,就是好好的教育下一代。所以上以事宗庙是时时能想到父母、想到老人、想到祖先,下以继后世是可以想到后代子孙。这个婚姻,其实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分不开的,合在一起就是这一个孝字。所以婚姻也是孝道的实践、落实。
所以这个婚姻的礼节,当天迎娶的时候要先祭拜天地,因为婚姻是大事,对社会、对家族都是大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安定,社会就安定。所以结婚也是要对社会负责的,不是说我们两个高兴就好,不高兴又离婚,那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孩子假如没有健全的家庭,他很有可能就会染上很多的习性,最后德行不好,犯罪了,都将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我们走向婚姻应该对社会负责。在《易经》里面就有提到,六十四卦当中有一卦叫“家人卦”,里面就提到,“家道正,正家则天下定矣”;这个卦前面是这么讲,“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这些角色都扮演好,家道就正了;而正家,天下就能安定。所以家庭跟天下、社会是分不开的,好的人才从家庭出来。所以夫妻第一个大局为重,夫妻结合对家族、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出去迎娶,一开始拜完天地以后,要出门前,父亲代表祖宗敬儿子一杯酒,儿子不用回礼,非常隆重。平常我们跟父亲一起吃饭,爸爸说:来,儿子,爸爸敬你一杯。我们可能都从椅子上面掉下来,是吧?都是我们伺候父亲的,哪还有父亲给我们敬酒的道理。但是那一天不一样,父亲代表祖宗。所以这个新郎出去的时候,他整个心情都是留在父亲给他敬酒那种庄严肃穆的礼节当中,他感觉到结婚是责任的承担,不是儿戏。所以去迎娶。到了新娘家,是岳父岳母亲自迎接,然后把女儿交到新郎的手上。所以我们要对得起祖宗,也要对得起对方的父母。人家养了二十几年的女儿,就这样托付在我们手上,我们得对得起岳父岳母的信任,更重要的也要对得起太太的信任。女子很重感情,能把一生托付给她的先生,那是何等的信任。所以人这一生要对得起良心,要把所有真心信任你的这些家人,你不能让他们失望,不然你就糟蹋了父母的信任,糟蹋了另外一半真诚的信任,糟蹋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所以夫妻上了花轿,把太太迎娶回来。而上花轿以后,这个女子还有一个礼俗,就是从窗口把扇子扔出去,你们有没有扔过?回去补扔。该补的要补,不该补的不要瞎补。你看现在都赶流行,人家拍二十年结婚照、四十年结婚照,都赶流行,然后去拍的累得半死。然后花了几千块钱,从此放在抽屉里没拿出来。你看很多人结婚花那个婚纱照不少钱,结果放在那里,突然五年后,他的儿子把抽屉打开,打开来:这个人是谁?连他妈妈都不认识。所以我们搞那些形式,累死人。我都觉得我的姐姐结婚那一天看起来特别奇怪,一不小心,那个妆化得太浓都掉下来,自然比较美。所以迎娶的时候,那个扇子丢出来是有意义的,代表从今以后不是大小姐了,要嫁为人妇,要当人母,跟丈夫操持一个家庭要任劳任怨。所以大小姐的生活要从今告别。你看那个扇子就是大小姐说:啊!这么热,赶紧放冷气。这是表那个意义的。
到了夫家,夫妻走上台阶走的是主人的那个位置,公公婆婆站在客人的位置,那一天开始家道就交给夫妻了。那是很隆重的,你从此要承担起来。进去以后,夫妻喝交杯酒,那个杯子是用葫芦瓜做的,肉是苦的,盛的是甜酒,代表这一杯交杯酒喝下去了,夫妻从此同甘共苦,你们都喝了没有?好,礼拜天回去以后要补喝,这个太重要了,没关系,只要有开始就不嫌晚。那个不只喝下去是同甘共苦,因为那个杯子是同一个葫芦瓜劈开来的,代表夫妻是一体不可分。所以这整个礼仪的过程都含有很深的意义在其中。这是不分彼此,是道义之交,道义、情义的人生态度。不分彼此就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付出不计较。
而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当时候,这个丈夫走入婚姻对自己的期许,对另一半的承诺这个心要时时提起来,能时时想到自己的承诺,那再多的困难、挑战都能够突破得了。而在《诗经》当中就有叙述到女子出嫁的心境,有一篇文章叫“桃夭”,叫桃之夭夭,Any question?“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你看那个女子出嫁叫于归之喜,就是这个典故来的。这首诗的意境就是女子出嫁的时候,看到刚好春天,桃树长得特别茂盛,不管是长叶子、开花结果,都非常的茂盛。看到的时候,就期许自己,我一定让这个家的家道兴旺起来,这是她的初心。有没有哪一个女子出嫁的时候,在花轿上想著:好,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了,我非搞得他个鸡犬不宁不可。没人这样嫁的吧?所以夫妻当中能不忘那一个初心。相同的,所有人与人的关系都能不忘那一颗初心,就能至诚感通。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50413g.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