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蔡礼旭老师:家庭的家教承传要以孝为本。

家教承传要以孝为本,所谓孝顺为传家之本、齐家之本。我们一开始跟大家一起研讨的「陈情表」,就是孝道。而这个家道里面除了孝道的承传,包含还有言语的修养。我们这几节课都谈到,像马援先生他是一个叔叔的角色,他看到两个侄子在言语当中,分寸不妥当,会得罪人,甚至得罪当时候的政府,所以赶紧写了这篇文章劝谏他的侄子。从这里我们也体会得到,从爷爷奶奶,从祖先的角度,我们这些晚辈都是同气连枝,都是连着他们。所以这些孙子都好了,老人才能安心。所以我们当姑姑、叔叔、伯伯的都应该有责任教育好我们的后代。这是应有的责任,这都是敦伦尽分。

而言语,其实在人与人相处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修养。《弟子规》当中说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往往人与人会摩擦冲突都跟言语的修养有关系。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假如家人之间常常因为言语发生冲突,那这个家要兴旺也很困难。所以我们之前一、二节课就是针对言语的修养跟大家在交谈。所谓「忠孝为传家之本」,「和顺」,一个家庭的氛围都是和睦,这个顺字都是很柔软,顺父母之意,不要情绪抵触,「和顺为齐家之本」。假如这个家庭里面常常都是吵吵闹闹,家人的心很难团结在一起;都是一团和气,家人就非常喜欢回到这个温暖的家,和顺为齐家之本。而言语是很重要的部分,言语有修养,能和顺。而且言语有修养,在事业当中才不会出现一些祸患。所以「谨慎为保家之本」。这个谨慎不只包含言语,还包含自己格物的功夫,不会被外在很多的诱惑所牵动,不会陷在这些诱惑里面,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不好了。所以在《弟子规》当中一直很强调「谨而信」。一个人不能谨慎,他这一生就不可能会有好名声,都有可能晚节不保,他这一生就不可能保住他好的家道的承传。他德行一有损,可能自己身败名裂,家人都抬不起头。所以这个谨慎是很重要的。

还有,「勤俭为持家之本」,这个家要维持得好,勤俭重要。「诗书为起家之本」,其实我们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一定要读圣贤书,把这几千年的智慧能承传下来。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面也告诉我们,「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就是让人懂得知恩报恩;「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不读经典,人不能形成是非、邪正、善恶的判断。就像《三字经》告诉我们的「人不学,不知义」,《礼记.学记》讲的「人不学,不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就非常明显,这二、三代人特别缺乏对这些圣贤经典的学习,往往年纪很大了,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还没有形成。所以有时候我们谈论某个人怎么样,「他都这么大了,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其实客观的想一想,确实是没学。所以现在我们看这些很可恶的行为,换另外一个角度讲,他也挺可怜的。因为不明事理,随顺欲望习气,所以他以人的身体,可能做的是不如畜生的事情。那是很可悲的,也是很可怜的,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们身为父母、长辈,我们有没有把这些圣贤的经典教给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诗书为起家之本」,这些孩子、子孙都懂得做人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他对家、对社会一定会有他的贡献。

今天我们主要跟大家交流的就是「勤俭为持家之本」。从唐朝李商隐先生他写的一首「咏史」的诗里面,有一句特别能把勤俭的重要展现出来。他说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览就是纵览这些历史记载的数据、历代的这些情况,发现一个家族、一个朝代它兴起是因为懂得勤俭,它败下来是因为奢侈靡烂就败了。所以事实上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轨迹,不管是一个家、一个国、一个团体,它的兴与衰绝对离不开勤俭二字。我们首先就「勤」这个字我们来深入一篇文章,在一百二十六页,这篇文章叫「勤训」。

文章摘录自《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