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如何使事业保持昌盛不衰?
 
鬬且廷见令尹子常。鬬且,楚大夫。子常,囊瓦。子常与之语,问畜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问畜聚积实,如饿豺狼,实,财也。殆必亡者。
 
“鬬且”,楚大夫。“且”,音“居”。“廷”,据王引之言,此处“廷”当作“迋”之讹字,前往。“令尹”,楚相称令尹。“子常”,子囊之孙,名囊瓦。“畜聚”,“畜”,通“蓄”。《说文》 :“蓄,积也。”
 
鬬且去见令尹子常(鬬且,楚国大夫。子常,即囊瓦)。子常和他谈话,问怎样多积财宝、多得好马。鬬且回来告诉他的弟弟:“楚国大概要亡国了!即便楚国不亡,楚令尹也一定不会免于灾祸。我去见令尹,令尹问我聚敛财富的事,活像一只饥饿的豺狼(实,财富,财物),恐怕是一定要亡了。”
昔鬬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积,储也。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庇,覆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旷,空也。是勤民以自封也,勤,劳也。封,厚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恶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为楚良臣。是不先恤民而后己之富乎?
 
“积”,储也,积累储蓄。“出”,高出,超出。“复”,反也。“庇”,庇覆。“旷”,空匮。“勤”,劳苦。“封”,使自己丰厚。
 
“庄王之世”及其下三句:庄王,成王孙也。若敖氏,子文之族也。鲁宣公四年,子文之弟子良的儿子鬬椒为乱,庄王灭若敖氏之族。子文之孙箴尹克黄出使齐国返回到楚国后,自拘于司败。即自己到司法官员那里去请求治罪。庄王思子文之治楚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其子孙当昭王时为郧公。
“当年,鬬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的生活积蓄都没有,这是他体恤百姓的缘故啊。成王每次增加子文的俸禄,子文一定跑掉,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富贵,而您却躲避它,这是为什么呢?’子文回答:‘为政者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匮乏,而我却得到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时灭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做着楚国的良臣。这不就是体恤民众为先,自己富贵在后所得到的厚报吗?”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先大夫。子囊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四境盈垒,盈,满也。垒,壁也。言垒壁满四境之内。道殣相望,道冢曰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速,召也。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期年,子常奔郑。
 
“四境盈垒”,“盈”,满也,布满。“垒”,军事壁垒。《礼记·曲礼》:“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又引郑玄注曰:“辱其谋人之国不能安也。垒,军壁也。数见侵伐,则多垒”。
“殣”,道冢。路旁的坟墓叫“殣”。“蓄”,积也。“速”,召也。“速怨”,招来怨恨。“期年”,一年。
 
“如今,令尹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人,辅佐楚君却没有好的声誉,国境四周壁垒林立,路旁的坟墓毗连相望(说明饿死在路上的人很多)。这样他都不去体恤民众,却一心想着聚敛财富,贪得无厌,他从民众那里招来的怨恨很多了。积蓄的钱财越多,积聚的怨恨就越厚,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一年以后,子常就逃到郑国。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自古以来,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说苑·建本》记载,齐桓公问管仲:“君王要重视什么?”管仲回答:“要看重天。”桓公仰望着天。管仲说:“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给予百姓恩赐就能社会安定,帮助百姓就能国家富强,非难百姓天下就会危险,违背百姓国家就会灭亡。” 《诗经》说:“人而无良,相怨一方”。百姓埋怨他们的官员,最后不灭亡的,从来都没有过。
 
唐太宗就明白这一道理,所以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而爱护人民。《贞观政要·论君道》中记载,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自毙。”为君之道,必须先使百姓能够生存,安居乐业。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这就像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一样,肚子确实饱了,但是终究会亡身。
《群书治要·新语》中也讲:“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道者尊,贫而有义者荣。夫酒池可以运舟,糟丘可以远望,岂贫于财哉?统四海之权,主九州岛之众,岂弱于武力哉?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贫弱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下也。故察于利而惛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力而寡于义者,兵之所图也。”
 
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上,行为要以仁义为根本。对于权位尊贵但缺乏德行的人会被罢黜;富有财产但不讲道义的人遭受刑罚;地位低下但喜好道德的人受人尊贵;家境贫寒但不失仁义的人荣光。商纣王的酒池可以用来划船,糟丘可以登高远望,这难道还能算是贫困吗?拥有统领四海的权柄,主宰九州的百姓,这难道能说是武力弱小吗?然而论功业却不能够保全自身,论威势却不能守住社稷,这绝对不是由于贫困、弱小的缘故,而恰恰是由于自身缺乏道德、对百姓不够仁义的缘故。所以,明白如何赚钱,却不明白道理的人,必然是众人所谋取的对象;敢于使用武力却缺少仁义的人,必定是战争图谋的对象。
 
商纣王天资聪颖,口才很好,办事敏捷,力气也超过常人,能空手和猛兽搏斗。他的智慧足以能够应对臣下的劝告,他的言辞也足以用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但他骄奢淫逸,不听劝谏。每日和妲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忠臣来劝谏,他还给以严惩。最后没有人敢劝谏,周武王吊民伐罪,导致他穿着宝玉为饰的衣服投入火中,自杀身亡。
 
身为一国的国君,商纣王拥有这么大的地盘,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制造非常残酷的炮烙之刑来残害百姓,他没有道德,不讲仁义,最终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些历史经验教训,都向人们阐述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的道理。所以,人要使自己的事业、企业、国家能够长远地保持昌盛不衰,必须讲求道德、讲求仁义,这是决定个人、企业、国家兴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不能一味地为聚敛财富而损人利己,为富不仁,积财丧道,终究会多行不义必自毙。
 
——摘自《群书治要·国语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