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在《群書治要·荀子》之中,甚至把這種人痛斥為國賊。《荀子》上的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也就是說,既不體恤國君的榮辱,也不顧國家的安危,一味地迎合、結交權貴以苟且容身,保持官位和俸祿,這樣的人被稱為“國賊”,對國家有賊害的人。
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給我們很深的啟發。說北村有一位叫鄭蘇仙的人,有一天做夢來到了地府,看到閻王正在審查新到的人。這時,一個身穿官服的人頗有氣勢地走進大殿,自稱為官所到之處只喝百姓一杯水,一生無愧於天地鬼神。閻王笑著說:“設立官制是為了治理國家、造福百姓。要說不收百姓錢財的就是好官,那麼立一個木偶在公堂上,它連水都不喝一口,不是比你還廉潔嗎?”
這個人就辯解說:“我雖沒什麼功勞,但也無過!”閻王說:“你一生處處所求不外乎保全自己,審辦案件時你為避開嫌疑沒敢說話,豈非有負於民?辦理百姓之事你怕麻煩,而沒有上報朝廷,豈非有負於國?對於官員的政績應當怎麼看?無功便是過。”這個官員聽了之後,似有所悟,鋒芒頓減。這個故事是借閻王之口,給我們揭示了“無功便是過”的道理。
在《孔子家語》上記載,說天下有五種不吉祥的事情,其中兩種不吉祥的事,都是和任賢選能有關系。哪兩種不吉祥呢?“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之不祥也。”說你把賢德的人都放任了,不去任用。任用的都是不賢德的人,這是一個國家的不吉祥。聖賢人都隱居。愚鈍的人、自私自利的人,都把持了領導的位置,這是天下的不吉祥。
所以,只求自保的庸碌之官,他所造成的危害,其實不亞於貪污腐敗。而為官者之所以避事、躲事,不負責任、不願擔當,從根本上說,是現在的領導幹部忽視了對中華傳統忠義美德的繼承與弘揚,取而代之的是開始奉行唯利是圖、享樂主義、個人利益至上的處事原則,折射出來的是為官者的人生觀、價值觀、義利觀出了問題。而且“上行則下效”,一旦極端個人主義、精緻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在為官者之中普遍流行,必然會導致這樣的價值觀在全社會都蔓延,那麼結果是什麼呢?
結果就是《孟子》上所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從上面的領導者到底下的老百姓,都在交相地爭奪利益、都在談論,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對我有什麼利益?這個國家就危險了。
為什麼說危險了呢?比如說我們現在社會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貪污腐敗的問題,都是和官員的不作為、不負責、不擔當,以及他背後唯利是圖的價值觀密切相關。所以,孔子和孟子早在人人汲汲爭利的春秋戰國時代,就嚴於義利之辨,引導這些從政者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孔子就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人和小人之間的區別,就是他做事是以利為出發點還是以義為出發點。而且他說,“見義不為,無勇也。”如果你看到應該做的事情而不去承擔、不去做,那就是沒有勇氣,沒有勇。
對於為官者而言,遇到應該擔當的事情而不去擔當,也是無勇的表現。在傳統社會,這樣的義利觀,這樣的道德教育思想非常的普及,所以那些庸碌無為者一定為社會世人所不齒,而那些勇於擔當、堅持忠義的賢士,則為世代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