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王道”与“霸道”有什么区别?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用以裁节民心,使人“毋不敬”,一切恭敬。“乐和民声”,借用乐的五声和律吕来调和民众的声音。“政以行之”,孔颖达疏:“用禁令以行礼乐也。”用政令来推行礼乐。“刑以防之”,孔颖达疏:“若不行礼乐,则以刑罚防止也。”用刑罚来防止不行礼乐的行为。“四达而不悖”,“四达”就是达于四方。礼乐刑政四事达于四方而民不悖逆,“则王道备矣”,王道之治就完备了。王道和霸道是相对的,通常是指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主张。

古圣先贤创制礼乐作为人的法度。丧服和哭泣的礼仪是为节制丧事而制定的;钟鼓干戚之乐是为调和贪图逸乐之人的心行而制作的;婚礼、冠礼和笄礼,是为区别男女之分而制定的;大射礼、乡饮酒礼和食飨之礼,是为规范交际而制定的。礼是用来裁节民心的,乐是用来调和民声的,发布禁令是用来推行礼乐的,动用刑罚是防止礼乐不能推行。

中国自古就提倡王道而反对霸道。“王道”其实很简单,用《弟子规》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用权势或者军事实力使人臣服,人家是口服心不服,但是用道义服人,人家是“心悦而诚服”。一些西方国家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近几百年来奉行的是霸道文化、霸权文化。

1924年,孙中山先生对比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在“大亚洲主义”的演讲中讲道:“就最近几百年的文化讲,欧洲的物质文明极发达,我们东洋的这种文明不进步。从表面的观瞻比较起来,欧洲自然好过亚洲。但是从根本上解剖起来,欧洲近几年是什么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这种文化应用到人类社会,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这是一种武力的文化。这种专用武力压迫人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是霸道的文化,我们东洋向来轻视霸道的文化。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而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群书治要·淮南子》中说:“今谓强者胜,则度地计众;富者利,则量粟称金。如此,则千乘之君无不霸王,万乘之国无破亡者矣。国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轻。由此观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现在有人认为只要强大就可以制胜,于是便丈量本国的地域、计量本国的人口。认为只要富有,国事就顺利,所以热衷于计量储存的粮食,称量金银。如果真是这样,拥有千乘马车的君主无不可以称霸诸侯,有万辆马车的大国便永远不会灭亡。然而,国要亡,即使很大也靠不住,施行王道政治,即使很小的国家也不可轻视。由此看来,国家所以存在,是因为有道,而不在其大;国家之所以灭亡,在于失道,而不在其小。东方的文化是王道文化,西方的文化是霸道文化。讲王道就是讲仁义道德,讲霸道就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用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而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孙中山先生在演讲中也指出:“现在世界文化的潮流,就是在英国、美国,也有少数人提倡仁义道德。至于在其他各野蛮之邦,也有这种提倡。由此可见,西方之功利强权的文化,便要服从东方之仁义道德的文化。这便是霸道要服从王道,这便是世界的文化日趋于光明。”这就是王道政治和霸道政治的区别。

——摘自《群书治要·礼记》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