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
    我曾经也是很多年之前,也在香港讲经,那个时候每年到香港来讲一个月,曾经有同学问过我,政府提倡环保有没有效?我很直截了当告诉大家,效果不彰。他说为什么?环保要从心理讲起。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念头的能量非常大,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所以环保要从各人意识里面开始,如何保卫自己那个善心。中国古人讲的人性本善,把这句话写在童蒙课本里面,《三字经》。你看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如何能保持我们的本性本善,外面环保才有效果;如果我们本性本善疏忽了,外面做的环保都不圆满,都有欠缺。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要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头一个就是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大学》里头讲得好,三纲八目,从心地做起。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第一条,「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追求的理想如何落实?下头就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八个字是保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从哪里开始?从格物开始。格物怎么讲法?那个物就是欲望,格物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要降低欲望。欲望不是好东西,欲望带着严重的罪业。佛法的教学,首先就是把欲望放下。格是格斗,像打仗一样,跟谁打?跟自己,跟自己的欲望打一仗,打胜了,把欲望放下,你的心才会清净,你的心才会有智慧。所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智慧现前。智慧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人欲望愈少,智慧就愈高;欲望愈多的时候,所谓利令智昏,他的智慧就没有了,他所有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
 
    中国人教学自古以来重视智慧,不重视知识。你看《论语》里头夫子有讲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就是不重视你读得很多、学得很多、记得很多,中国人不重视这个,这叫记问之学,这就是今天讲的知识。中国人讲求的是智慧,智慧要从清净心、平等心,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里头生出来的。欲望是最大的障碍。中国古人教学,富有的家庭教子弟,童年、少年都教他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在近代我们看到曾国藩,这满清末年,他曾经做四省的总督,管四个省。清朝管四个省的官员只有他一个,他之前没有,他以后也没有,一般总督管两个省,他管四个省。他对他的子弟的教学非常严格,家里小孩的生活完全要自理,家里佣人很多,不给他们服务,不养成他的习惯,要养成独立、养成自己照顾自己。我们看他的家书,看他的家训,他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严格执行,孩子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所以他家不衰。还有一个后代好像是在台湾,名字我忘记了,都很不错。所以欲望不是好东西。你看看中国人真正是讲学问,头一个就把自己的欲望放下,智慧就生起来;致知,真正有智慧,你心才是定的;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到这个地方就是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才能够齐家,这家道整齐,然后你才能治国平天下。这个平天下,让整个天下每一个国家族群都能得到公平待遇,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叫平天下。这是真实智慧,这不是知识能办得到的,智慧能办到。
 
    所以中国的教育,不是教你升官发财,不是教你种种才艺,不是的,它教的是圣贤君子,教学的目的,成圣人、成贤人、成君子,所以跟西方教育的理念不相同,教育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到美国、到欧洲考察汉学,发现他不是用中国教学的理念跟方法,不是的,他是用的西方人的办法,把它当作知识来研究,将中国儒释道的古籍,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的文明,他就研究这个,研究歷史、研究过去,不能落实到现实,现在用不上。我们去一看大失所望,跟他们交流,深入的来讨论,我说我们学中国古籍现在管用,可以帮助现在的社会化解所有冲突,你个人的冲突,你家庭的冲突、社会的冲突、族群的冲突、国家的冲突,统统都能化解。他们感到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把我们刚刚翻译好的《群书治要三六0》第一册赠送给他们,他们看了都非常惊讶,几千年古人写的东西现在管用。我说你们欧洲不是没有人,有聪明人,有真正智慧的人,像汤恩比这种人,他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