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决定人生这些大事,都是要用理智判断,不能因一时间的一种感觉,feeling。告诉大家,最重视feeling的地方,就是离婚率最高的地方,情愈深,智就不见了,叫“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情生智隔”啊!情感一出来都是好恶,喜欢,讨厌,都看不准。人一喜欢这个人,他有什么缺点就看不到;人一讨厌那个人,他有什么好也看不到。看人都不准了。
所以人要学理智,还得从经典当中学,“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经典里谈的都是根本,都是人性很自然的发展。因为他在家里对兄弟这么恭敬,内化了,内化了就变自然了,他到学校,他到社会团体,看到兄长,年龄比他长的,他自然也是这个态度。所以假如我们在跟人相处,跟同事相处,会跟人吵架,想一想,小时候是不是都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吵架?先要把这个根,要能够把它扎好。这个孝悌,不管我们现在年龄多大,只要没把孝悌的根扎稳,德行上不去,因为它是本。我们学再多的经教,都是没根的花,花瓶里的花。花瓶的花好不好看?好看,能看多久?看不了几天就谢了,它没有根,没有生命力。
所以《孝经》这一段话,确实很有人生的判断力。这一段是三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他对父母孝顺,移孝可以忠于国家,忠于君王,忠于领导者。“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下一句是“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他在家庭的成长,以前都是大家庭,他就懂得怎么去帮忙做这些家务,管理家里的事情,甚至于是调剂一个大家庭的这一些人情上的不愉快、冲突,他懂得体恤这些部分,怎么去和合、化解一些纷争、口角,这都是做人、做事的能力。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1008g.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