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儒家的都知道程子,二程兄弟,程颐和程颢,他们俩之所以能成为大儒,真正是贤人,因为他们自小有良好的家教。你看二程的母亲侯氏,姓侯的,十九岁嫁到程家,就孝顺公公、婆婆,整个邻里乡党都称她是孝妇,以孝悌著称,而且办事都谨慎小心,真的你拿《弟子规》一对照,她全部做到。对人又非常的仁慈宽厚,曾经她有一个邻居,是做商人,出去外面做生意,结果后来他太太死了,家里的孩子都没人养,大的儿女都纷纷散去,唯有一个两岁大的小孩没人要,家庭是家破人亡。侯氏见到这种情形,就把他捡回来收养,虽然家里人也有反对的,但是她还是坚持抚养这个弃婴,一直把他养大成人。后来这个商人,就是他父亲,回来了,对於侯氏是感恩不尽,说这孩子就送给你,你都已经把他养大了,你对他的恩德最大。侯氏说不行,还是你把他领回去,因为我如果收了他,别人就会说你是为了要这个孩子才收养他的。所以都是一片仁慈之心。
对人很仁慈,但是对孩子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二程兄弟刚学会走路,走得还不稳的时候,当然难免会摔倒,摔倒的时候,家里人要去把他抱起来,家境还不错,家里有不少的佣人,但是侯氏就说,不要去抱他,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自己学会走路,自己学会爬起来,自己防止摔倒。孩子碗里的菜饭都得吃完,绝对不能浪费粮食,也不能贪吃,吃个七分饱、八分饱就可以了。你看就是在这些细节上这样严格的要求,所以孩子一举一动都是符合礼教。二程兄弟之所以后来成为一代大儒,母教使然。他母亲就说过,她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程颐自己说的话,回忆他母亲对他的教育的时候说,“颐兄弟平生,於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就是程颐兄弟俩平生对饮食、衣服,“对饮食,勿拣择”,《弟子规》他都能做到,不恶言骂人等等,有这些良好的修养,不是说本性带来的,他很谦虚,当然他讲这个性,就是不是天生会这样的意思,教之使然也,是母亲的教诲。所以圣贤都是教出来的,尤其是要母亲教出来。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40401.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