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心情就是影响我的生命相当重要的一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生的过程有无量的恩德要去回馈,要去报恩,那因为无量,所以也说不尽,不要说有把过去世算进来,当世的恩德我们就报不尽。每一位朋友至诚的祝福,至诚的关怀,我们也要对得起,不要让他们失望。
回想在六七年前,刚好有一天晚上我到高雄净宗学会听讲经,那一天是悟道法师讲课,那我坐在底下。课还没开始讲,悟道法师先礼佛三拜,因为法师的法相非常的庄严,我坐在底下看着悟道法师拜那三拜,突然眼泪就迸出来,心里想同样是丈夫,法师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我却依然还在自私自利,还在沉沦,当下就觉得很惭愧,在那里掉眼泪。由于悟道法师的这一个因缘,给了我生命相当大的撞击,也影响了我往后的人生方向。而我们人生有太多的因缘在成就着我们,而每一个缘我们都应该珍惜,都应该时时把殊胜的因缘来鞭策自己。
这六天的课,多少老师、多少义工菩萨用着至诚,用着慈悲的态度在成就我们这一段人生。在「孔子传」里面有一幕不知道诸位朋友还记不记得,当很多的学生拥入夫子家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那时有另外一位长者默默在那里付出,就是孔夫子的夫人。她非常耐性,非常欢喜在给每一个学生盛饭,给他们生活的所需,当我看到那一幕的时候突然有很深的体会,孔夫子的夫人跟孔子所修的功德无二无别。福田靠心耕,智慧也靠心去成就。为什么孔子的夫人她能这么欢欢喜喜帮每个人盛饭?因为她把每个人都当作未来的圣贤人,都当作可以成就学问进而造福社会国家的栋梁,她盛这一碗饭盛得欢欢喜喜。我相信我们在大寮里面所有工作的菩萨都以这样的心境在供养我们,这一份恩德也不能忘掉。人真正能时时想着「上报四重恩」,我们的道业绝对会「德日进,过日少」。
缘有生就有灭,缘起要珍惜,缘灭要带着收获更去造殊胜的因缘,惜缘之后要懂得造缘,开始成就自己,成就家人,成就生命当中的有缘人。而其实缘散即是缘聚,当我们散了以后,各自都能尽心尽力为圣贤正法的弘传而努力,那将是下一个聚的重要因素,那也是下一个聚能够更上一层的关键所在。缘散了,我们留下了什么?留下了感动,留下了体悟,留下了成长的喜悦。那我们又要带走些什么?我们要带走的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盏能够点燃人类的心灯,点燃人类光明的心灯,我们要有这个使命,要有这个责任。能为道德的重整,能为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能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以及世界的和平尽一份心力,那如何尽?最重要的要做出《弟子规》,要演出《弟子规》,再教出《弟子规》。只要《弟子规》能够普遍弘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那未来的家庭、社会必然可以安康幸福,这是可以预料得到。
文章摘录自《幸福人生讲座》蔡礼旭老师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