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培育师资,怎么培养法?依《群书治要》所依之六十六部原典为主。《群书治要》从哪来的?从六十六种典籍,这个典籍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召集的一群专家学者,在《四库》经、史、子这三部里面选出了六十六种。这里面的内容是什么?《大学》上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需要的教训,都在这六十六部当中。根据这六十六部,选择它的精华,抄出来变成一本书,这就是《群书治要》,《群书治要》里包含六十六种书的精华篇,精彩片段。这个书我们得到了,我们也大量翻印,收藏在全世界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不会再失传,这是人类的瑰宝,无价的瑰宝。《全书》现在也都印出来了,不会再失传了。
所以希望我们用十年时间培养能够教化传统文化的老师,我们在培训老师。十年之后,每个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个人专攻一部经,十年之后就有一部活的《群书治要》,专讲《群书治要》。一经通,一切经都会融会贯通,换句话说,《四库》里头任何一种典籍他都有能力去教导。所以我们首先的,你看,“学人任选一种,读诵三千遍”,我们要求他是这样做法,这三千遍就是戒定根基,“以期其义自见”,就是开悟、见性。我们走这条老路,十年,开悟、见性是决定达得到的。悟,我前面说过,有大悟、有小悟、有彻悟,彻悟难,希望我们十年当中有个一、二个,就了不起了;大悟的就很多,彻悟的圣人,大悟的贤人,大悟的会很多,估计百分之八十可以到大悟,这个教学就成功了。“悟后再广学多闻,成就真实之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前面讲的三千遍是根本智,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平等心现前,就得定,得定之后再往上提升,就是开悟。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fx_ljs_140611c.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