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戒色经验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弟子规笔记熏陶戒色法系列 展开/收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当时卫国的大夫,在这里他问孔子,实际上是有他的用意的。他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这个媚是亲顺的意思,就是谄媚、求媚这样的意思。根据汉儒孔安国的注解说,「王孙贾,卫大夫也。欲使孔子求昵之,微以世俗之言感动之也」。当时孔子到卫国,王孙贾希望孔子能够跟他亲近。因为孔子是一代圣人,当时也是众人非常崇敬的,假如孔子能够亲近王孙贾,这也是帮助王孙贾提高他的声誉。所以他想使孔子「求昵之」,亲近他,求媚于他,这是假藉圣人的这种声誉来提高自己的声誉。

 

 

 

他讲这个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句话是当时的世俗之言,就像我们讲的俚语,一般市井之人讲的这个话,当时想必一定是很流行的。用这个话去感动孔子,这个话什麽意思?「与其媚于奥」,这个奥,根据古注里面说到,一个房间里面西南角叫奥。古代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这门向南开,向南又有一些偏向于东。西南角属于比较隐深的地方,那是属于尊者所居的位置。奥是西南角,通常都是供所谓「中霤神」,中霤神是主宰整个房屋的。灶神一般神位设在厨房,灶神是主饮食之事。按照地位的尊卑排列,中霤神排在灶神之上,尊贵高于灶神。王孙贾这里讲的媚奥、媚灶,这是说什麽?与其你求媚于地位比较高的中霤神(这个神主宰整个房屋的),不如去求媚于主宰饮食的灶神,因为灶神有实权,主管饮食。中霤神虽然他比较尊贵,但是讲实权派,他不如灶神。这是一句俗语。这也是在暗示孔子,因为当时孔子周游列国,他经过卫国的时候,在卫国也希望得到重用。

 

 

 

孔子想得到重用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的功名富贵,是希望藉此机会能够推行周公之道。他这个圣贤之道能够在一国实行,建立起一个好的榜样,那其他诸侯必定也能效法。这榜样很重要。就像我们恩师在他的家乡安徽庐江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在汤池小镇这四万八千人口的小镇上推行《弟子规》教育,两年时间收到喜人的成果,社会更和谐,人心更淳厚。这树立起一个好榜样,结果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爱好和平教育的人士都为之感动。这个小镇在二OO六年十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把成果展览出来,轰动世界。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模范小区。我们想到,孔子当年也是这麽个想法。他本来是希望在自己家乡鲁国来办的,因为鲁国国君没有实权,三家专权,孔子斡旋于三家之间,善巧的去推行,包括堕(音灰)都的事情,都是在善巧方便推行圣贤之道,但是最后一看还是不行,他就出去周游列国了。当然这也是因为鲁国国君和季氏接受齐国的女乐文马,沉浸于享乐之中,不理朝政,孔子就离开了。既然自己家乡鲁国不能推行周公之道,他看看别的国家能不能去推行。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