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这一句是教我们见到“人有祸患”,祸是灾祸,患是忧患,不可以有幸灾乐祸之心。从事上来讲,人难免会有祸患,所谓“人有旦夕之祸福”,这是属于不幸,我们应该同情怜悯才对,怎么能够还反生喜幸之心?这是幸灾乐祸。自己如果幸灾乐祸,以灾祸为可喜可幸,那当然灾祸就肯定会随你而来了。所以这个祸患就不是在别人,反而是在自己了,这是愚昧的人才会生这种幸灾乐祸之心。
在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李士衡,他奉命到高丽国去出使,跟从他的有一位副官叫俞英。结果他们得到很多的礼物回来(到了高丽,接受了当地人的馈赠,这些礼物),李士衡把礼物都交给俞英来保管,俞英就还加上自己的礼物跟李士衡的礼物放在一起。结果俞英就恐怕在海上漂流海水有湿气,船底比较湿,湿气往下,他就把李士衡的东西放在船底,自己的物品就盖在李士衡物品之上,他是出于这个心。本来就想到过海的时候让李士衡的礼品受潮,自己保全住自己的。结果没想到过海的时候突然遇到大风,这船夫们就说,这个大风大浪太危险了,我们为了保全人的性命,要先把东西扔到海里,减轻重量。于是大家七手八脚把东西往海里抛,那当然首先把上面的东西先抛下去。结果把俞英的东西全都给抛到了海底,剩下的在船底的李士衡的东西却一无所失。这个确实看到,人有私心,想把灾祸推给别人,把好事留给自己,有这一念私心,反而变得自己遭了殃。所以古人教我们放下私心,长养大公之心,大公无私。
所以从心上讲,这就是什么?心中要常常祝愿别人得到好处,随喜别人的喜庆的事情,怜悯同情别人祸患的遭遇,有这种心,功德就很大,得到的福分也就很大。宋朝的名士邵康节有一首诗说,“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君王。但求处处田禾熟,唯愿人人寿命长。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四方宁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这是常常只想别人,不想自己,这是放下了私念,只存一个公心,克己而治自己的心。看到这首诗就体会到仁人的心量,如果念念都是私心,就会造重重的罪恶。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50112.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养正遗规选讲—朱子治家格言》钟茂森博士主讲 57-009-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