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篇”的通权达变。“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这个芸跟耕耘的耘一个意思。他在照顾这个瓜的时候,不小心把瓜藤给弄断了,那整个瓜就毁了,就活不了了。结果“曾皙怒”,曾皙是他的父亲,很生气。“援大杖击之”,刚好手边有一个粗的棍子,太生气了,拿起来就打了。“曾子仆地”,看到父亲把棍子拿起来,曾子连闪都没有闪。就觉得自己做不对了,接受父亲责罚。结果一打,他就昏过去了。“有顷苏”,顷就是很短的时间,苏是苏醒。“蹶然而起”。大家看要看到文字背后的心境,第一个,被父亲打得这么重,眼睛一张开首先想到什么?我们入一下故事,假如是我们“哎哟,哎哟”,是不?“气死我了,我爸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去跟他理论。”但是我们看曾子是我们不可及的地方在哪?他醒过来考虑到是,“哎呀,我睡多久了,我父亲一定很担心。”马上跳起来,“蹶然”就是惊起,很快的就爬起来。然后赶紧看他爸爸的情况。孝子心中只有父母啊,没有自我的。
马上“进曰”,恭敬的对他父亲讲,“曩者参得罪于大人”。这个曩就是刚才的意思。“大人用力教参”,父亲你很用心的教育我。“得无疾乎?”父亲,您没有不舒服吧?您没有气坏吧?都是为他父亲着想。“退屏鼓琴而歌”,这个字在《孔子家语》是“退房鼓琴而歌”。不过屏也好,房也好,不影响意思。屏也可以当作退到屏风后面去了,进入房里去,都可以。为什么要弹古琴?“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要让他父亲看到他唱歌还这么嘹亮,知道他很平安,没事。就在那唱了,他父亲一听没事,宽心了。因为父亲打完一定很后悔。
“孔子闻之”孔子知道这个事了,“告门人曰”,告诉他的学生,“参来,勿内也”,曾参这个学生来了,不要让他进来见我。曾子听到了,“自以无罪”,他觉得我这么做应该没有错啊。但是可贵在哪?“使人谢孔子”,这个谢就是请问。这个提醒我们,假如师长说我们错了,我们还觉得自己对,但还是要请教,不能固执己见。甚至于不能不信任师长,你看我对了,师长不对,那就麻烦了。这就没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要相信自己的师长。
“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不是跟你说过了,瞽叟有个儿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他侍奉父亲,“索而使之”这个索就是找,找他来干什么呢?来使唤、来服务的时候,“未尝不在侧”,一定在旁边等着父亲使唤,很恭敬、很体恤父母的需要。“求而杀之”,如果刚好起了不好的念头很生气,父母想要加害于他,“未尝可得”,就找不到他了。这个孝心里面有智慧,很机灵的。“小棰则待”,父亲生气了拿着小棍子,乖乖的接受责罚。“大棰则走”,棍子太大了超过几厘米,赶紧跑啊,这叫权变。“以逃暴怒也”,逃什么?父亲那个时候刚好生气,有时候控制不了情绪,这个时候就要权变赶紧离开了,不能还在那老老实实的被打。“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你今天屈着身就等着你爸拿这么大的棍子打你。“立体而不去”,你马上身体立在那里被打了、倒下来了,你都没有走开逃走。“杀身以陷父不义”,你命假如没了,不是陷你父亲不义吗?而且你父亲一辈子有伤子之痛,还要背杀儿子的名。“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你不是天子的子民吗?你这个行为让你自己死了,不是杀天子之民吗?“罪奚如”,你这个罪就很大了。“以曾子之材”,曾子是很用功的,很善良的。“又居孔子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矣!”就是处理事情能到恰到好处,合乎义理。这个是要功夫的,要不断提升的。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40428a.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