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初是什麽?最初念头刚起的那一刻,还没起,将起未起之前,性本善。这个性是自性,自性叫本善。本善,不是善恶相对那个善,它是绝对的善,纯善,没有相对的,是自性圆满的智慧德能,这是我们本性的样子。可是念头一动,动是什麽?是习气。所以「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是什麽?讲我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本性纯善,具足智慧、德能、相好。但是现在动了,这一动就落入习气,「习相远」。习气,每个人厚薄不一样,因此各人的智慧、德能、相好就不一样了。不是说本性中的智慧、德能、相好不一样,是因为一动之后,本性就迷失掉了,迷失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看起来,人与人之间有的是圣人,有的是凡人。看起来好像不一样,那是因为习气厚薄不同。
	圣人的能耐是什麽?心刚动的时候立刻觉察。如果是动了之后不觉,那就失掉了明德,就生起了烦恼,无明相续了。在佛法里面,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就讲到,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是刚一动的时候,这是无明,这一动如果能觉察,就不会生三细。三细是三细相,所谓的无明业相、转相、境界相,这叫三细相,很微细,为什麽?这时候念头动得很微细,几乎觉察不出来。所以,念头一动,它就现相了,就像人作梦一样,作梦是人有念头才作梦,是你的念头变现出来的梦境。这时候有念头了,它就立刻现出这个境界相。业相就是动,波动这种现象,转相就是见分,境界相就是相分。见分、相分是一对出现的,见分是能见,谁能见?我能见,但是这个「我」相那时候还没出来,只有一个能见的相,有能见就有所见,所见的是境界相,这一对能所出来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是念头愈来愈粗了,就是波动的幅度愈来愈大,这就生起更粗的相。什麽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宇宙大千世界的相全都出来了。有我就是自己,有别人、有宇宙,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我、你、他,动物、植物、矿物统统一起出现,这叫六粗,粗相出现了。这是讲到什麽?整个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就是念头起来的。
	
	文章摘录自《四书研习报告——论语》钟茂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