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一个人的处世態度,毁谤人或者讚誉人,爱护人或者憎恶人,这样的態度、心念,就像一个种子一样种下去,招感来的是什么?是祸或者是福。誉是讚誉人,「道人善,即是善」,招感来的就是福气,爱护人招感来的是人家的爱护。但是假如是毁谤,或者是厌恶人,可能就是祸的种子招感来灾祸。所以真正明白这些道理,人对於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慎重,因为他清楚明白一言一行、起心动念,统统是他人生祸福的种子,怎么可以不谨慎!古圣先贤也期勉我们,应该《尚书》讲的「克念作圣」,克制邪念,念念都是正念,都是仁义忠恕,就成就自己的学问。所以我们求学问的下手处念念为人著想,才能把最严重的自私自利习气去掉。
「是以圣人慎之」,圣人非常谨慎,这些处世的態度,这些毁誉爱恶的態度。「孔子曰:吾之於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这段讲孔子说到,他处世待人跟人相处,对谁称讚、对谁毁谤?如有所誉,孔子没有说毁,孔子讚誉人,不毁谤人。处世有一个態度隱恶扬善,道家讲的「遏恶扬善」,佛家讲的「断恶修善」,都是这些精神。佛陀教育弟子这个人错了,不听你的劝,默摈就好了,不要去扬他的恶,默摈就是不要讲,再期许自己做得更好感动他。因为扬恶了,人与人、还有团体之间是非就不断,而且扬恶之后,当事人一知道可能那个恨就终身都放不下,就跟人家结深冤仇。所谓「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就是你在背后议论他,当他知道的时候,他的感觉好像有刻骨之痛。所以这习惯一定要改掉,不可以背后论人的短长是非。
恭录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11/6/1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