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弟子规》之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钟茂森博士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句话的意思是接着上面那一句,我们所忧虑的是我们的德学、才艺不如人,而对于自己的衣服饮食这些物质享受方面不如人不要心里难过,这个“戚”就是心里难过。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看重这些物质上面的享受?因为物质的这些享受常常会引起人的贪欲,而贪欲是障道的一个很严重的烦恼,我们的本性本善不能够开显,往往就是因为自己的贪欲。对于物质上的享受我们够用就好,绝对不能够去追求时髦、追求享受,人如果心里有道,他常常想念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他自然而然对于衣服饮食之类的物质欲望就会降低。

   

我记得前些天我有幸跟随师长到新加坡去做公开演讲,到新加坡就拜访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大使,这位中年的女士就问起我的情况,得知我是从大陆出去留学的孩子,在学术上面也有点成就,当上了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又得知我因为跟师长学习传统圣贤教育,把终身教授的职务也辞掉了。当时张大使也很关心我,她就问我:“你的工作辞掉了,你生活怎么解决?”我当时就笑着回答张大使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就是我们向往圣贤,所忧虑的是心里没有道,而不会忧虑贫穷,所谋所虑都是要提升自己道德学问,而并不对贫穷甚至衣服饮食不如人而生难过之心。张大使确实也很现实,她又继续问我一句:“你总得吃饭吧?”结果我就回答张大使说,其实我没有担心这个,古人讲“天不生无福禄之人”,如果我在世上没有福禄,就该饿死,天也就不生我了,我也不可能在这世上,换句话说,只要在这世上,总有一点福禄,就不会饿死。况且真正我们全心全意要为振兴中华传统文化而做牺牲奉献,古人讲的“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上天都会保佑,世上的善心人士看到了他也会欢喜,他也会支持。我们的生活降到低水平,这样在物质上、生活上没有压力,实际上我们的钱如果能省吃俭用,需要的不多,一点点就足够。如果是追求物质享受,特别是要跟人攀比,看见人家穿的好衣服自己比不上,也要去赶时髦,看见别人开名车、买大的别墅,心里又坐不住,又要去追求,这样生活很累,烦恼痛苦都是自己找的。有志于道的,有志于圣贤学问的,哪还能为这些衣服饮食而忧虑?

   

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就是读书人,读书人立志就是圣贤之道,要立志做圣贤,这种人还会以衣食不好而为耻,这种心态就不正,孔子说就不要再跟他谈了,都不是同道中人,有什么好谈的。真正有志于道的人,他们的快乐绝不是从物质享受上面得到的,他们的快乐是从读圣贤书,学而时习之,真正把圣贤的道理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得那种真道,那才是不亦悦乎。他有一种法乐,这种法乐、这种喜悦就像泉水汩汩的从内心中涌出来,它不是外来的。况且追求身外之物的满足,他能有真正的快乐吗?《菜根谭》是古代一位隐士洪应明所作的,讲的人生的哲理非常的深刻,里头有句话说,“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家都知道得到功名富贵这是快乐的事情,追求功名富贵,但是却不知道不要这些功名富贵,没有名位,那个快乐是真的。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压力,他这种喜乐绝对不是一个功名富贵人的那种乐可以比拟的。得到功名富贵的人他那种乐就像外在的一种刺激,满足了他的欲望他就乐,可是这种乐是短暂的,就好像人抽鸦片一样,抽的时候很乐,鸦片抽完那时候就苦了。所以人得到功名富贵的时候乐,功名富贵失去了那个时候就苦了。所以有智慧的人绝对对这些功名富贵不放在心上,有没有都不是问题,为了求道可以舍弃。

   

《菜根谭》底下这句话又说,“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人都知道没有衣食、饥寒的痛苦,但是他不了解不饥不寒的人他在这种安乐的生活当中往往会沉沦,有可能是玩物丧志。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乐都是在物质上面、生活享受方面来说的,那种在所谓安乐的生活里面已经麻木的人不知道进取,这是一个君子看到了反而觉得忧虑。君子他所忧虑的是自己道业不能增长,而不是饥寒,能够让他的道业提升的话,他宁愿去忍受饥寒,生活上清苦一点能够帮助提升。一个有志于道的人看清楚世间的这些荣辱得失、贵贱贫富、是非利害,他在这些境界上他不再分别,他的心住在圣贤的教诲中,他的境界那是一般凡人不能够理解的,我们说他所住的是在乐土,因为心是清净的,所以他就生在清净的乐土里面,那种乐就是孔子所说的不亦悦乎。
 



恭摘自幸福成功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52-251-09 钟茂森博士主讲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