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五伦关系 / 文章
懂得善巧劝谏的贤相晏子


景公有马,其圉(yǔ)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齐景公,春秋时候齐国的国君,《论语》当中有评语,“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马车由四匹马拉的,叫驷。有一千辆马车,这个国家算强盛,可是他死后,没有什么让人民称道的。其实这也是说,齐景公当了国君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没有德行值得后世效法。而《论语》中又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伯夷、叔齐是没有富贵的人,可是他们却能够留名青史。那个时候,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吊民伐罪。结果军队被伯夷、叔齐拦下来了,他们阻止周武王的军队,说不可以以下犯上,还是很忠。士兵都有点气愤,但姜太公说这两个人是有道德的人,不可无礼。他们两个人,不愿意吃周朝的东西,很有气节,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连后世人都很佩服他们两个人的气节。


  《论语》这两段话也是提醒我们,我们这一生结束之后,留什么给子孙效法。可不能到死的那一天,消息传开来了,好多人家听到后放鞭炮,死得好!这一生就是造了太多孽,才会有这样的结果。死的时候,要像范公一样,几百族人像死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痛哭流涕,连西夏的人民听到他的死讯,都设灵堂来祭拜他。而且范公在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些受他恩泽
的地方立庙来感恩他,他去世之后就更多了。所以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从《论语》这段对齐景公的评语看出,齐景公的德行不算很高,不像唐太宗。那劝谏要不要善巧方便?当然要了。齐国的贤相晏子就懂得善巧地劝谏。我们看:


  “景公有马”,齐景公养了一匹很喜欢的马,爱之如命。“其圉人杀之”,养马的人不小心把它给养死了。“公怒”,齐景公很生气。“援戈将自击之。”“戈”是兵器、刀,拿着刀就要去杀了他。“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国君,等一下,您现在杀了他,他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罪而死,让我先把他所有的罪过讲给他听,再杀他,这样他死也瞑目。“公曰:诺。”景公说,好,你说,把他的罪统统说清楚。“晏子举戈而临之”,晏子做得很逼真,他也把刀拿起来,然后走到那个人面前,很生气,“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你把国君的马养死了,你这个罪就当死,判你死刑。“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因为你把马养死了,让我的国君因为这个缘故杀了他的臣子,这是你第二条罪,“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因为这个事件,让其它的国家诸侯都知道齐景公为了一匹马就杀了他的臣子,这是第三条罪。“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齐景公听到这里,赶紧说:你就把他放了吧,我现在假如再杀了他,那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没有仁慈之心了。


  所以劝谏有很多方式,晏子这是用讽谏但是暗示的方式,提醒他的国君。请问大家,假如晏子是直谏,当国君最爱的马被养死了,刚好最生气的时候,晏子说,“你生气,你没仁德”。那不得了,“我有没有仁德关你什么事!”这个时候直接劝,结果铁定会不好的。所以这个时候,他那么生气,先让他转移注意力,缓一下。因为大家要了解一个重点,脾气是假的,你善巧地引导,他那个气慢慢就消了。为什么?“圣狂之分在乎一念。”那一念生气转过来,他不就是仁慈之心吗?当我们看到人家生气的时候,你也不要把他当真,不然你自己也会很生气。诸位学长,生气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是瞬间变化的幻相,不是真的,那是习气,不是我们的明德。


  所以晏子先让景公的气能稍微缓下来,然后再一句一句暗示景公。他第一句说,你杀了景公的马该死。这么一说,景公,“哼,对。”建立一种信任。信任建立了,第二句,让国人都知道景公为了一匹马杀了你。第三句延伸到全天下的人都笑景公,你罪重不重?晏子表面是在骂他有罪,齐景公会听话,听完,算了,顾及自己的面子,也不应该杀了,更不要说
有没有仁慈心了。其实劝人最重要的是,用他能接受的方式,让他提起正念,他那个坏情绪就下去了。不过这要有善巧、要有胆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