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治要》的因缘
这段时期,我常常在想一部书——《国学治要》,这是民国十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到今年已八十年。我晓得有这部书,但未见过。
这套书是什么?为什么会想起来?十多年前我在台湾买了第一套《四库全书荟要》,这个分量太大,不是一般人能读得了的,我也没有办法,哪有时间看?我就想把书中重要的内容节录下来,编成一本书,没想到古人已经替我做了,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他不是用《荟要》,而是用《四库全书》,依照经史子集把里面重要的部分节录出来,取名为《国学治要》。
「治」是治学,做学问的方法,这是教我们什么?有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库全书》精装有一千五百册,分量太大,所以《国学治要》这一套书能引导我们入《四库全书》,其内容都是精辟词句,念后我们对《四库全书》就了解,会非常喜爱它。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一个人一生学不了,你在里面学个一门、二门,就懂得从哪里下手,这是有必要的。
最近有一位同修送来了一套,精装本共八册,很完整没有缺页,字很清楚,真是心想事成!这是小《四库全书》,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我要把这部书送到台湾印一万套,照相影印,把它放大成十六开,看起来就很舒服。希望赶快印出来,大量流通,供养大家。
《群书治要》的因缘
《群书治要》这部书是唐太宗下令,由大臣魏征等搜集三皇五帝到隋两千年,取材经史子六十五种书,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大概五十多万字。《群书治要》的「治」是政治,这是治国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这部书不但能救中国,还能救全世界!
这本书从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国就失传了,《唐书》、《宋史》、元明清《艺文志》里,连目录都没有,《四库全书》也没有收入这本书。一直到嘉庆年间日本人对中国皇帝送礼,里面有这一套才知道。因为唐朝时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周边的国家,在中国留学的学生非常之多,他们把书带回日本保存了下来。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翻印日本的原本,另外也重新排版印刷,所以有两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八十年前的事情。
我常常念着、想着,居然有同修帮忙找到了,我得到了两套。我已将之交给台湾世界书局,印一万套,我要送给国民党、民进党、共产党,希望和平统一,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也会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的领导人。做官照这样子做,中国这个时代就又恢复贞观之治了。外国人比中国强只有两桩事情,一是机器,一是科学技术,除此之外,都不如中国人,特别是政治哲学,他们应当向中国学习。
学习《群书治要》的重要
今天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人们过得很辛苦,富贵人家劳心,贫穷人家劳身,身心俱苦。什么原因?疏忽了教育。为什么中国古代能做典范?没有别的,全靠教育。国家所有一切行政为谁服务?教育。所以人人知礼,人人懂得爱,教育主要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人人都知道做好人,人人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不但爱自己,还爱别的国家,爱天下人。
我给诸位介绍《群书治要》,是针对我们现前的社会,不但中国需要,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需要。这次我在马来西亚拜访纳吉首相跟马哈迪前首相,简略的为他们介绍《群书治要》,他们就急着要看,问有没有英文翻译本。所以我请吉隆坡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先为这部书做批注,翻成白话文,然后再翻成外国语文,来帮助全世界。这就是汤恩比博士所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
希望净宗同学们会讲《无量寿经》、会讲《大经解》,也要会讲《群书治要》,可以帮助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帮助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守住出家人的本分,我们的正业是《大经解》,《群书治要》是在这个时代不得已的一个副业,宾主、正助一定要分清楚。《无量寿经》正道,《群书治要》助道,正助双修,《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群书治要》是观世音菩萨。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遇到这样的环境,不能不顾;不顾,就没有慈悲心了。
中国文化是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精髓 能救世界
我相信中国文化绝对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指有文字记载。四千五百年前黄帝发明文字,在黄帝之前,从伏羲画八卦到黄帝,差不多是一千年。这一千年没有文字,但是甲骨上画的那些东西,我们叫甲骨文,所以从考古上来讲可以考证中国有五千年。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值得我们后人做一面镜子。孔子学习的态度是「述而不作」,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换言之,他所学、所修、所教、所传给后代的,都是过去先人、圣贤、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所以他是集大成。中国传统文化不会输给印度,印度有一万多年,我相信中国也有一万多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肯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是孔子那个时代的发明,因为孔子距离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年,所以肯定在一万年之前。
「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二十个字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常是永远不能失掉的。「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四书、五经、十三经不出这个范围,这是总纲领。《四库全书》那么大的分量,也不出这个范围。祖宗留下来的精髓,你只要真能照做,天下就太平,个人就幸福,你违背了,灾难就来了。
今天中国最大的困难,是疏忽传统文化将近一百年,已断了好几代,中国人不认识中国,这个罪过很重。中国人讲大不孝,人要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就有灾难。因为孝亲尊师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是一切幸福圆满的根源,根毁掉了就是灭亡。
汤恩比先生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社会的问题,要靠中国孔孟学说。唐太宗编的这部书,应该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去学习。所以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就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中国人拯救全世界,不是政治、军事、科技、经济贸易,而是中国文化。所以汉学要在全世界兴起来,如果文化被灭掉,这个民族永远不会复兴。文化没有了,这个民族会被消灭。历史上所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如果我们在这一世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起来,就跟他们一样,四大文明古国都没有了。我们怎么对得起祖先?怎么对得起国家民族?所以,今天复兴传统文化是我们很大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尽心尽力来做。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桩大事情,一个是如何挽救我们国家民族的传统,另外一桩大事是如何帮助世界化解地球的灾难。
打开祖宗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老祖宗最了不起的发明,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把语言与文言分开,语言会随着时间、地区变,文言决定不变。你懂文言文,你看老祖宗几千年前留下的东西,就像面对面谈话一样,什么障碍都没有,这个发明还了得吗?老祖宗对于后世子孙多爱护,把他们的智慧、经验、方法、效果,用这个方法传给后世。我们今天不学是大不孝,大不孝是所有一切灾难的根源,是所有一切罪恶的源头。
老师传我一个方法,「至诚感通」四个字。首先要具备这样的心态,真诚到极处。方法,就是老祖宗讲的「教之道,贵以专」,也是佛门祖师大德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我也想了一套办法,首先要扎儒释道三个根,德行是根本,没有德行,这些书就入不进去。三个根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第二是学文言文,要怎样学习文言文?李老师教给我们「熟读五十篇古文」,标准是要能背诵,就有能力阅读;若能背诵一百篇,就有能力写作。我们一星期学一篇,两年就完成了,两年就能写出很好的文言文,所以文言文不难学。这个工具是金钥匙,拿到手了,《四库全书》、《大藏经》全是你自己的了;没有这把钥匙,《四库全书》、《大藏经》则不得其门而入。
我们真正学习,花两年工夫,一切放下,专攻古文,钥匙就拿到了。拿到之后,你才会感激老祖宗的智慧,这是世界第一,这个发明多了不起!能把几千年、几万年前人的智慧,完完整整没有错误的传下来。所以经典是学问,历史是经验。中国的二十五史,世代记载得都非常丰富,这是历史的经验,有学问、有经验才能解决问题。
经史分量太大,没有办法读,可以读《国学治要》,这套书选得好,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从台湾「国语日报」的「古今文选」里面去查,一定有他们选出来的内容在里面,如果能选到一百篇,那就很省事,只要背、读这一百篇,从这个地方扎根,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我们传统文化就复兴起来了。不从这里下死功夫不行,一定要依传统的老办法,不能搞新花样,新花样是不能成就的。这一百篇文章一定要熟背,你对文言文的障碍就没有了,所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
悲心诫劝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不重视法。法虽然是治国之端,国家的宪法是大法;人是法之源也,法能不能起作用根源在人。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把教育摆第一,这是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尧舜那个时候,国家正式设官员叫司徒,管教育的。教什么?教伦理、道德、因果,就是要教你做好人。中国自古以来是以人为本,这个人是圣贤君子,以此为标准。所以中国的政治是圣贤政治,中国的领导是圣贤领导,中国的社会是圣贤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有救,全世界就有救。我们要全心全力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还要想办法讲解,找一批老师,这一批老师都是菩萨,让他们来学习讲解。讲解之后,我们在网络、电视上向全世界传播,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这些书,让全世界的人认真来学华文。
我把《国学治要》、《群书治要》各印一万套,有平装、有精装,精装做为礼物赠送。我要送从政的志士仁人,这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希望他们都学老祖宗,把政治愈办愈好,人民就有福。希望我们国家的文化,能带给全世界安定和平,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认识传统文化,要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决定要遵守伦常道德。
我已八十四岁了,我守住自己的本分,这个行业就是讲经教学,其他的我不闻不问。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想做圣人、贤人,想挽救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就得两年扎根,真学、真干!两年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做到,学一百篇古文,钥匙拿到了,德行的根扎稳,你有圣贤的基础,你好好在经史当中去学习,不难成就!
真正发心把中国传统文化一肩承担,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救国家、救民族、救这个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我能做的、我该做的,我都做了。希望我们共同努力!
(节录自 净空老和尚讲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