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私心而废弃公理。「私」是从心地上来说,「公」则是就道理上而言。以个人的喜怒恩怨,废弃了公理的是非曲直。在上位的人对于忠贞或奸佞都不加以分别,那么朝廷之中,就会有奸臣互相勾结的祸害;在下位的人对于邪恶和正义不明察清楚,那么在朋友乡里之间,就会有同党攻击异己的嫌厌发生。更进一步,对于喜爱和厌恶的萌生不得当,那么家中的父子,至亲骨肉也会变成怨家,人情的掩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无论是贤愚贵贱,每个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轻重不同罢了;知道了这个毛病的害处,就应该要明白道理,消除自己偏执的性情,平下心来化除自己心中的成见。能够这样做,便是有大学问、有大手段的人。
【故事】宋朝的赵抃和范镇,因为议论朝政而意见不合。等到王安石当宰相,痛恨范镇曾向神宗揭发他的过失,就趁皇上问他范镇的为人时说:「赵抃了解他的为人。」皇上就问赵抃,赵抃说:「他是一个忠臣。」皇上说:「怎么知道他是忠臣呢?」赵抃说:「仁宗皇帝有病时,范镇率先请求立定皇位继承人,以便安定社稷民心,前后总共上书十九次,等候了一百天,头发胡须因此都白了,他不是忠臣是什么呢?」退朝时,王安石就责备他说:「你不是和他不合吗?」赵抃说:「我哪里敢因为私人的恩怨而废弃公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