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恭录于第二集)
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要下对决定、下对抉择,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力。你要下对抉择,你才能够把你的孩子教好,到底要教什么东西,你就要判断,而这个判断力来自于你的理智跟你的智慧,你要有智慧就必须学习经典,因为圣贤人的智慧就在经典之中。所以现在很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透过圣贤经典希望把他的孩子教好。当父母有这一份心想去做,就开始让孩子读很多经典,读了一年,读了两年,效果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家长就想是不是经典的教诲没有用。很多人在反省一些结果的时候,常常都会想到不是自己错,是谁错了?圣贤人错了,是老师错了,是很多很多外在的因素错了,都会怪到外面去。
因为很多的家长让孩子读经之后,就带着他到处表演,「来,儿子,背《论语》第一章给你的伯伯听」,又带去「背《老子》第一章给你的阿姨听」,其实圣贤经典最重要的不是拿来背,而是拿来做的,要立身行道。所以父母的认知不对,效果一定很有限。我有一个外甥女,刚好她的外婆就是我的阿姨,学了不少英文单字,有一天就把她带到我们家来,刚好我父母都在,我们三个人坐在那。小女孩进来之后,她的外婆就说了,「来来来,我们来念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请问苹果怎么讲?」孩子很有自信的说「apple」。「雨伞怎么讲?」她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没把她考倒。后来这个女孩突然反问她的外婆,「外婆,书本怎么讲?」这个外婆没有准备,说「我怎么可能知道?」小女孩说了,「外婆,你怎么这么白痴!」学问的次第没有搞清楚,学识愈高愈傲慢。所以中国老祖宗教诲在「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你先后顺序搞错了就颠倒了。
请问是先学做人还是先学知识技能?一定要把做人的根基扎稳了,他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才懂得孝顺父母,才懂得奉献社会。结果我们现在的教育偏重知识技能,把做人忽略掉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就愈来愈难教。所以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慢慢要去理解到,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圣贤教育应该怎么样去教导,圣贤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你都了解了,你才会起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没有信心,什么都做不起来。
诸位同修,你现在在这里听的这个气氛,你会对中国文化很有信心。
问:请问走出我们学会的门之后,信心会不会变化?
答:会。
回答得这么直接。信心绝对不是口头上讲,一定要透过你深入理解,你才会有很深的信心,最后你就能够如如不动去做对的事。信心也要来自于你的理解,深入的理解,所以我们这几天课程重在「解」。为什么「入则孝」重要?为什么孩子要对父母「晨则省,昏则定」?因为要时时让父母放心。为什么要时时关照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身体受伤?因为身体一受伤就会让父母担忧。所以我们为人子女最重要的要先做到不让父母担忧,这才是孝道。你让孩子从小有这种心境、有这种心态,他绝对会处处替父母着想,等他这种处处替父母着想的心境形成之后,请问他会不会替别人着想?那不是很自然吗?所以你要去理解孝道与这些圣贤教育,对孩子一辈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你才会坚信不移好好教他,所以你要「解」。
我们有一个学生,他的老师就是长期跟我们一起研讨中国文化。后来这位老师也是忍辱负重,他的学校要推《弟子规》,他的校长不同意,因为家长反映这个是封建糟粕,不可以念,迷信。所以学校里面有一段话叫做「校长怕家长,家长怕学生,学生怕老师,老师怕校长」,产生微妙的变化。所以校长也没有同意教,家长的认知又不对,家长的认知又直接影响小孩,而老师有那一份心也没法教,爱莫能助。所以这位老师忍辱负重,虽然没有《弟子规》课本,把每一句化成生活的教育,随时机会点出来了,赶快提醒孩子,「事虽小,勿擅为」,这么小的事是错事,你做了之后会让父母蒙羞、丢脸,所以为人子不能这么做。一点一滴见缝插针去教,所以他能教的就很有限,但是他这样的努力得到家长很大的认同。
有一位家长在暑假过后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位老师,她跟这位老师讲,我的女儿暑假进步很多。诸位同修,孩子什么时候退步最多?我们当老师的最怕什么?最怕礼拜一,最怕寒暑假,礼拜一回来之后又要重新再来,寒暑假之后都不知道歪七扭八到哪里去了,但是这位家长居然是说,暑假我的女儿进步很多。接着她又说了,有一天她太累了,睡着了,睡着之后,醒过来一看,身上已经有人帮她盖被子了。她太累了,回来趴着就睡着了,一醒过来有人盖被子,这时候已经感觉心里面暖暖的。结果走出来一闻,怎么有面的香味?这位母亲随口就说了:你爸爸回来了是不是?她女儿说:还没回来。她妈说:那怎么会有面可以吃?小女孩说:我煮的。妈妈很吃惊,她说:你又没有煮过,你怎么会煮?小女孩说:我每天有机会在您身旁,看你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学起来了,今天试试看。结果妈妈一吃,觉得很好吃,纵使很咸也会很好吃,不过确实很好吃。
诸位同修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启发了。再来,除了孝心之外,请问这个小女孩有什么能力了?观察力很敏锐。再来,勇于尝试。还有,煮饭要不要有很多步骤?她做事慢慢在训练。再来,细不细心?懂不懂得关怀别人?请问这一些能力对一生重不重要?请问有这一些能力的孩子,这一生会不会有成就?请问他的根源在哪?在孝心。这样的孩子,你还要每天拿着一只鞭子叫他「你给我去念书」,需不需要?这个拿鞭子的家长,请问那个鞭子要拿到什么时候?拿到他眼睛闭起来都还没有拿完。当一个孩子从小学的时候,孝心就起来了,这样的父母叫做真正懂得人生生涯规划的父母。现在市面上谈那些生涯规划都没找到根本,你愈看愈模糊,而圣贤人一句话就讲透了,「人生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最重要,人生第一大事。所以当你理解到圣贤教育确实会让孩子一生的能力立于不败,你理解了才会真正在你的家庭、在你的教学现况,开始教授圣贤教诲,你才做得出来。而这一个理解绝对不是只有这三天的课,你要长期熏习才行。
而这个「行」,你不要误解了,每天也是拿了一根鞭子叫儿子,「来念《弟子规》,不念我就修理你」,有没有效?不对。我们因为没有接受老祖宗教诲,对很多道理的根本,我们没有抓到。所以老祖宗说的,什么叫「教育」?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提到这个「教」字,叫做「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请问你要教他「入则孝」,谁要先行?家长自己要先修身,不是拿根鞭子叫他背,背只是把这个教诲记在脑子里,真正重要的要「解行相应」才行。所以这个「行」有赖于自己先修身,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影响你的孩子,这样他就能够接受圣贤教诲,之后你就能够体证到圣贤教育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甚至对社会的影响,真实不虚。所以学问经过「信、解、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