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闻到好的教诲,马上就去力行

我们刚刚谈到,不傲慢、要谦卑,这个习惯要能转过来,那还是要时时下功夫的。甚至每天比方写日记找人家的好处,都看人家的优点就不容易傲慢。这个也是王善人指导他的学生、还有我们后世的人,叫「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了地狱门」。刚好我们有一位王学长,他就有提到这个方法供养给大家,我们给他掌声鼓励一下。我们之前有讲到,对的事要赶快去做,是!舜王就是「闻一善言,见一善行」,闻到一个善的教诲、见到一个好的榜样他就马上去效法。「若决江河」,他那种当下去力行效法的状态,就好像什么?黄河溃堤那种气势,谁都不能阻挡他断恶修善的决心,若决江河那种改过的气势。我们很可能一个不如意,或者别人的一个调侃,我们就不想去做了,那这样就不是舜王的好子弟了。我们效法这些古圣先王的精神。
 
  
在姜太公劝周文王也说到,「宿善不祥」,宿就是停留,就是我们闻到好的教诲,然后停留不去做它,这样的人生不吉祥。为什么?对的不去做,就是随顺习气,怎么可能会吉祥?所以该道歉赶快要去道歉,该认不是,体会到了就去做,不要停留。觉得对的事那就要赶快去做,比方我们说要把法供养变成习惯,那这些学长他就马上去做了。所以人听到好的教诲,就马上去做,这一生道德学问一定会有大成就,叫闻教便行,奚待更劝。闻到好的教诲,马上就去力行的,他不需要再有人去劝导他,他就能有很好的成就。我们具体来看,我们可以每天写日记,找今天所接触到的,一切人的好处,我们就谦卑去效法他们好善的榜样。
 
  
接著,认不是,人一察自己不足他就不会傲慢,闭上地狱门。今天处世当中什么话讲错了,什么事做不妥当,都能每天沉静下来反省。每天都这么做,都写日记变成一种很自然的习惯,最后就内化了,随时都提得起来,都能找好处,都能认不是,这个傲慢就调伏掉了。这个学长还提到,可多为人服务奉献自己,在服务、习劳中,在服务大众的过程里面,多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他就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提升。所以在服务别人过程,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在利人的过程当中是自利,自己也受很大的利益。而且在服务他人过程,会常遭人批评指责、受委屈,而能修谦让,不与人争。可能自己没有做错,还被人家批评指责,受到人家的毁谤,都能谦退不去跟人争辩,这也是修谦虚的态度。刚刚我们讲到这八不,就不抱屈,在任何一个因缘当中,不要生起自己受委屈的一个念头。因为一觉得受委屈,可能就会埋怨,就会抱怨,这种情绪就一个接一个。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尽力就好了;不要觉得自己有委屈,进而又去怨人就不好。
 
  
现在这个时代在处世当中,会有不如意,会有一些受到误会、指责,这个也很正常。因为我们这几代人,学习做人做事的基础都比较不足。所以团体里面有一些摩擦,有一些状况出现,这个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我们面对这些境缘,也是训练自己的一种宽容的态度,我们「谦虚」前面讲的,就是「度量」。师长常讲一段话,我们把它放在心上,就没有什么不能包容的人事物,师长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甚至他的曾祖父、曾祖母,都缺乏传统伦理道德的这些教诲。所以几代人都缺乏了,这个时候去指责,其实意义都不大。首先包容进而自己先做对,正己不求於人,不要求别人,正己自然才能够化人。所以在这个时代,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先做对,要先尽本分。我们自己都没做对,再去讲别人,人家心里面也不可能会服气。
 
  
所以在《格言联璧》当中,有一段话很好,叫「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大家现在再读这个经句,边读这句话有没有入心?大家刚刚在想这句话,有没有深呼吸一下?大其心,深呼吸胸怀比较大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都能包容,都能宽恕,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能爱的人好不好?好的人叫会过日子,不好的人叫自己找苦吃。你不包容人,自己随时都跟人家对立、埋怨,自己每天心情都很不好,所以随顺习气,事实上我们都不自爱了,自己找罪受。包容,假如很难不见人过,那我们学习一个态度,见任何一个人的过,都告诉自己,「就是我做得不够好,没有影响他,我赶紧做好」。就不会指责任何一个人的缺点,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心随时保持谦虚,任何一个人的优点马上学习起来,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马上反省自己,那真的是德日进,过日少。刚刚这位学长讲的找好处,认不是,马上把它印在心上,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写日记,把这两项功课列上去每天写。真的,欣赏别人优点的习惯就养成,观照自己不足的习惯就很自然提起来了,就生处令熟,熟处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