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语录(一百二十九条)
1、人能守住身,不令老人分心,正是尽孝。在外边作事的人,常挂念老人,以为是尽孝,错了,那为思亲,不是孝亲,必将职分内的事作得完善,那才算尽孝。因思亲而不能尽道尽职,怎能算孝呢!
2、人常问我孝道怎样尽呢?我说尽孝的地方,是要由漏处入手,如哪方面困难,那便是父母的忧心处,你要不管,就不能尽孝。 按:孝身、孝心、孝性,是先生讲孝道的重点。能使老人放心,正是孝心。
3、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尽孝,必须清三界。
按:人能遵道而行,就是尽孝。所以先生说“人能守住己身,就算孝子。”
4、儿女尽孝,老人有错必须补上,这才叫真尽孝呢。我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怕家庭欺负,不敢奉养老人,恐怕儿子们受累。我后来知道这是一步错处,后来便将我祖父请过来,不但不要他的养老地,并且还负担他的债累,我也一定请,这才能被老人的过失呢。
按:先生这样作,不仅养老人的身,并使老人安心,无忧无虑,度过晚年,性得其养。这样,是孝身、孝心、孝性都做到了。更为重要的是把母亲所亏的孝道给补上了。
5、伦常中的人,互相爱,互相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这叫作尽道。要反过来,互相要,就大错了。自动而知尽道的方是善,若是互相要,便成恶了。今日家庭,所以不和,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如同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哪能不争吵呢。
按:要求对方尽道,即强求而得之,绝非真心实意;况且求而不得,必然出现许多苦恼。
6、我少时在离家百余里外,为人佣工,无论何时,不敢妄言,不敢打仗。有人问我你怎那样老实呢?我说,我离家太远,安心做活,不生是非,父母还挂念我呢。如再和人打骂,岂不更担心了吗。某人闻此言垂头而去,因那时某人正和他兄弟为分家产不均,而打着官司呢。
7、人子事奉老人,必得能得着老人的道,断老人的家私之累,化老人的禀性,才算作真尽孝。
按:得着老人的道,是孝老人的心(命);断老人的家私之累,是孝老人的身;化老人的性,正是孝性。
8、动性是不孝父亲,也就是不敬天;生嗔恨心就是不孝母亲,也就是不敬地。
9、人的大本就是一个孝字,尽孝的不必常侍庭闱才算是孝。若能立身行道,虽然离家万里也是尽孝。孝子行事是纯粹是本乎天良,违天良就不是孝子。
10、儿女是世上的,有了能力应给世上服务。要是因为父母,把子女累在家里,在子女方面是小孝,在父母方面就是不慈啦!
按: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总之,不论在家在外,立身行道才是真孝子。
11、为子的事父,必知父亲是有功,是有过,是有德,然后才能真尽孝。作一事须知力量大小,作一事有百人服,就有百人的德,有万人服就有万人的德,有万人怨就有万人的罪。
12、老人怕子女受罪,广积财产,多置物业,预备下辈人生活的财产,这样人不是慈爱子孙,正是欺侮子孙。怎么说呢?他以为子孙将来无力吃饭,不能谋生,所以大事预备。对外人刻薄悭吝,专为子孙积蓄,子孙任何经验也没有,就知道吃喝玩乐,后来真落到没有饭吃,不能谋生了,可笑的老人,可怜的子孙。
13、从前我国的家庭,是互相依赖的,男依赖女,女依赖男,父依赖子,子依赖父,到依赖得不耐烦了,便互相嫌怨,互相争吵,甚至互相残杀。若不改造家庭,人哪能有幸福呢!
按:家庭是社会组成的细胞,家庭不和睦,不安定,不能人人自立,社会又怎能好呢?所以凤仪先生一开始,就从改造家庭入手,专门讲求家道伦理,从而改变儿孙后代的素质,以使社会安康,人人幸福,这是凤仪先生花费毕生的精力,孜孜以求的。
14、现在家庭的夫妇,不是男管女,就是女管男,或是互相责求,互相搅扰,真成个地狱家了,我提倡男女自立互助,不相管束,就是要化地狱为天堂呢!
按:家庭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一个大人物,可以率领千军万马,但一个小小的家庭不一定治理得好。一位山乡出身的农夫,竟立志要把所有的家庭“化地狱为天堂“,这是何等宏伟远大的胸怀啊!
15、子女之能尽孝悌者,是由德上来的;能败财者,是由孽上来的。要知子女之成败,且看自身的行为,是德是孽,便可以了。
按:古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吉凶祸福,利害得失,无不是自招,所以儿女的好坏,也必须从自身的行为上找根源。
16、为儿子的,老人有德得给扶起来,老人无德得给助起来。
17、自欺的,好像自己按着自己的头不得起来,正是不孝。
按:自欺的人,即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没有志向,不可能有所作为。白白浪费了父母给的身躯,所以是大不孝。
18、我有个族兄,很能事奉老人,他父亲好耍钱,他家很贫,每天还必要供给父亲耍钱的本钱,还要借驴送到赌场去,因此,人都称他为孝子。其实,这仅能得一个顺字就是了。我爷爷被我母亲辞出去的时候,爷爷向我家要三百吊钱走的。我母亲死后,我就把我爷爷接回来,爷爷带三百吊饥荒(外债)来,这不是和母亲的心相反吗!但是可把我母亲的罪过赎回来了。李子和的母亲临死时还嘱咐他,千万不要和他哥哥(先母所生)合伙。子和听道后,把整个家产让给哥哥了,这岂是他母亲的心呢!但可把悌道和他母亲的后母道一遭都尽了。张雅轩的母亲过家是极勤俭的,积成了一个小康家庭。雅轩办学给花的一文没剩,这是他母亲的心吗?但是拿他母亲的钱作公益事,用到当处了,也正是尽孝。我们三人都是止在孝字上。
按:先生、李子和、张雅轩都是在母亲去世后这样作的。假如母亲在世,他们这样做,就不是那么顺利了。所以行道也要适合时机。
19、为儿子的,必得真知道老人的好处,才能尽孝。不知道好处,虽然表面上尽孝,也绝不能孝到圆满处,这是定理。我怎知道呢?我在扛活(佣工)时,从找东家的好处上得来的。
20、父亲向儿子要孝,那么所受的孝,也没有滋味。所以我说“要来的”不是。
按:这样的儿子,只能勉强孝身,而不能孝心,至于孝性更谈不到了。《论证》说:“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的孝子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不怪凤仪先生说“没有滋味”。
21、道在自身的为本,在他人身上为道。
按:古人说:“本立而道生”。如为儿子,为丈夫,为父亲等等,这叫本。能尽了应行之道,叫立本。但“道是相对而生的”。有了对方,我才有了应尽的道,所以说“在他人身上为道,在自身的为本”。
22、不会做父母的都是自己害他们的儿女,任性娇惯,溺爱不明,以致不务正业,家里多一个浪子,世上多一个游民。儿子越造他越贪,父聚财,子散财,简直是推儿子下地狱。还说儿子不成材,怕他将来受罪,就是不义之财,他也去贪,这种财产留给儿孙,和留毒药给儿孙有什么不同?自己造孽,儿孙受罪,真是自作自受。
23、道找一面,就是克己。自己要认不是(认识自己的错处),不找别人的不对。不论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没孝?不问兄弟义不义,但问自己悌没悌?不管别人好不好,但问自己诚不诚?志诚感动佛,意诚感动神,心诚感动人,身诚感动物。别人不满意你,是你无能。别人不赞成你,是你无用。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无量。
24、人人都有道,不必向外去求,先要克己,不要管人。管人是假的,管己才是真的。自己不真,众人不佩服。人人都说敬天地,孝父母。我说,想敬天,要先清性,性不清不能孝父;想敬地,先要净心,心不净不能孝母;心性不清净,说是孝敬,等于骗人。
按:古人说“乾称父,坤称母“。乾天也,坤地也。天赋人以性,地赋人以命,曰心。故天、性、父,三者是相通的。地、心、母,三者也是相通的。所以说敬天、清性,正是孝父,敬地、净心,正是孝母。
25、人当不好是不知命,叫作丢命。事做不好是不知“道”,叫作丢道。都是不孝的人。要超度父母,得自己比老人强,超过父母所做的,才算超拔。
26、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作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坏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27、好看他人不对(生气),正是个人不对。
按: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为了他人的无理而生气,便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其实,由于别人不对,把自己气得头昏脑胀,身心俱损,这不是严重的错误吗?
28、人人都觉得自己无过,其实当儿子不会当,也是过,当丈夫不会当,更是过。推开说,当什么人不会当,都是有过,敢说无过吗?人人都愿意享福,怎么都没享福呢?有道才有福,若不明道,有福也是不会享呢!
按:道是什么?就是做人的规范,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假如物质财富再丰足,生活条件再富裕,但他不能按规范做人,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气禀性用事,恐怕他照样苦苦恼恼,这就叫不明道,所以有福也是不会享的。
29、什么是真经?我们个人的经历都是“真经”。一个人上课(在讲习班讲述自己的道),然后我们要共同给他研究,这就是大家念一本“
经”。
按:大家能把某一个人的道研究明白了,这才是最现实,最有用的。同时,对他个人和大家的认识和实践上都是极为有益的,所以说是“真经”。
30、道是相对而生的,是绝对而行的。
按:有父才有子,有夫才有妻,因而有父子道、夫妇道的产生,故曰道是相对而生的。然而,在行道时,要但求自己,不求对方,责己而不责人才合道,故曰道是绝对而行的。余可类推。
31、欲悟他人的道,必须知其心性之阴阳顺逆,律以因果、人事、天理,则自得其中道了。
32、众人不服,就是把天命丢了。
按:为人处世,使众人佩服了,就是长天命。众人不佩服,当然就是把天命丢了。
33、李懦(朝阳人)问,他儿子的寿命长短?先生说:“生你这孩子时,你正和后母相搅(对后母很不孝),是从逆中来的,你不做善,他还可以活着,你做善,他立时就死。后来李儒稍向道,儿子立时就死了。
34、家道的坏,不是由于外人坏的,都坏在儿女身上。外人吃一顿饭,都要感恩,儿女就不然了。虽然用全力为他们,也不感恩,这样的儿女心极狠,为父母的应该觉悟啊!所以儿女不孝,风俗坏,都是从父母溺爱上来的。
35、男女在没结婚之前,都是以尽孝为第一步。既然结婚以后,男子以尽夫道为第一步,女子以尽妻道为第一步。男子如不把内人领在道上,能孝公婆,教子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安心,女子婚后,不能助夫成德,虽然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是不甘心。所以不论男女,必须明道,才能尽孝呢。
36、志界夫妇是忘情的,意界夫妇是淡情的,心界夫妇是牵情的,身界夫妇是粘情的。好也没说,歹也没说,来也没说,去也没说,才是志界夫妇。
37、志界夫妇是没说的,是互相感恩的,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行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互相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妻,因为是照着财势来的,所以必糟。
3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说求己的是先天,求人的是后天。今后的夫妇要夫不求妻,妻不求夫,各做各事,各行其道,应聚就聚,应散就散,聚也不相搅扰,是和和乐乐的,散也不相挂念,是自自然然的,这就是先天夫妇。
39、当夫君的必须三界清了,才算真刚正:性中没有脾气为性清,心中没有私欲为心清,身子没有嗜好的为身清。然后立起志来,“专气致柔“,才算真刚正呢。
40、我从早就想打破古代的“三从”,因为那三从是极无道理的。我的主张:从天理,从道理,从情理,才算是真三从。
41、男人的“三刚”还是在性心身中,若动性(动脾气),性就不刚了,若怨人或盼人家好(求诸人),心就不刚了,打人骂人,身就不刚了,所以真刚就是不动啊!原先的“三从”呢,乃是极无道理的,必得要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才是真三从。像“秋胡桑园戏妻”,最后秋胡的女人宁死不从,这就是从道理而不从人的证据啊!
42、儿女的不孝,风俗的坏,都是从老人溺爱过甚上来的。
43、为人子的,不使老人操心就是孝。
44、人子尽孝也分量:对于生身母,尽一分孝就能圆满;对于继母,必得尽二分;对于后母,必得尽三分,才能圆满。(后母指再婚的母亲)。
45、看小孩的闹不闹,就可以知他父母的因果重不重。
46、当后母的对于夫君,对于儿女,不许说歹处,更不许说好处,即使有人谈论子女的长短,也不接言。对于夫君的衣履,更不要给他尽力地整理,因为恐怕有碍子女的尽孝。兜一切不是,更要少管闲事。然而心里对于一切的道理无所不存,等子女都诚心佩服之后,如果要问着,才能够稍说几句,这才算尽后母之道。
47、做人得以立意为主。当男人(丈夫)的,自问到底怎么当。普通人以为女人(妻子)离婚了,是不好的事。其实她是她,你是你,不再相搅了,那有什么关系呢。
按:夫妻真正合不来,到在无法继续过下去的时候,正当的离婚是未尝不可的。总比在一起搅得天昏地暗,死来活去的要好得多。
48、夫妇的缘是有数的,数满了就散,在数未满之前,就要看得破,看得清,无别离之苦,才算有大智慧。
按:再美满的夫妻,也终有生死别离的时候,世上没有永久不散的筵度。然而,不知有多少人由于丧偶,竟带来无穷的悲哀与痛苦。尤其老年由于一方的早逝,往往给生者加速了衰弱与老迈,甚至痛不欲生。其实,世上万有,都是无常的,何止夫妻!如能在缘满之前,看破这一切,自可减少许多苦恼。特别是修道的人,这一关不突破,万难修出去!
49、当曾祖的,绝不许哈唬曾孙,哈唬时,你一动气就成鬼了。当爷爷的不许打孙子,你打孙子,儿子和儿媳妇都不乐意,这就是不会当爷爷。
50、人当父母死时都要痛哭流涕,以为是尽礼,其实是一种无益的事。若是有道的经过这一番痛哭,也要损去一半道力。父母今生作善,来生还是作善,又何必哭呢!若有哭的心,倒不如立志成道,父母和九祖都得到超度了。允恭道:“孔子说‘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那是什么意思呢?”先生说:“孔子的话,是因时而发的,不那么说不能合乎那个时代。假使他生在现世,他也就不能那样发言了。”
按:父母去世,子女哀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悲痛,以致伤害了身心,也是不应该的。孔子那个时代是极重礼义的,所以那样说。先生说痛哭不如立志成道,正是化悲痛为力量。
51、老人死了,儿女在外地工作,不管多么远都要奔丧,既然到家,也不过痛哭几场就是了,于事实上有什么补益呢?不但无补于事实,而且痛哭这几场,精神上的亏损,很长时间也养不回来。
按:如果死者有知的话,他对儿女这种跺脚捶胸的痛哭,不仅反感而且受到极大的干扰,所以不只是对痛哭者有害,而对死者更为不利。
52、人们行道,预告要能钻进去,再能出得来。像当儿子的,就得真把儿子道得着,才不能永远陷落在苦里边。
53、对允恭道:你欲尽伦常之道,必须先悟伦常这道。如你为子,必先悟父亲之道,为夫必先悟为妻之道。欲悟他们的道,必须知其心性
之阴阳顺逆,律以因果、人事、天理,则自得其中道了。
按:欲尽伦常之道,必须先悟他人之道,会他人的道。这是先生经常讲的。究竟怎样悟他人之道,怎样才能会他人的道?从本段语录中便可找到答案了。(必须知其心性之阴阳顺逆,律以因果、人事、天理,则自得其中道了)。
54、究竟“息战”要从哪处起呢?是得先从夫妇道上起,夫妇之间,无论什么样也不争,就是至于离婚呢,也绝不相搅,才是真息战。(这是归根缩本的讲法)。
55、道是在于对面,其在自身的为本,本立道自然能生。为兄的,但问兄宽否,不问北忍不忍,为夫的但问义不义,不必问妇之顺不顺,这样,就是“本立道生”。
56、人生最难过的是夫妻关和子弟关,夫妻有半路而死的,或能破开,惟子弟关竞没一人能逃出。所积的德,所创的业,不败于子则败于孙,各代帝王,就是实在的样子。就拿僧道两家来论,收徒弟也没逃出子弟关,我所办的“立业世界”,子孙无所继承,立即破了。
57、当什么人存什么心,千万不要存人家的不对。
58、我在扛活时,便悟(研究)为什么要扛活?自己答道,是为过家。为什么要过家?是为养人。那么人们好了没有?仔细一想,人人都错了。我因此而悟老太太、老爷子、姑娘、媳妇、丈夫、兄弟等的道,那才是真悟道呢。
59、对于伦常里的人们,无论尽多少也是因果,你不还可也不行,所以还他,不过了账码就是了。
按:所说的了账码,就是个人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尽得圆满无亏就是了。
60、人来世间为当人而来的。然而他要恨人、怨人,把人都丢了,又哪有人呢!有女人(妻子)你就不算鳏棍子,有儿女你就不算绝后,有了就算,何必问他男女呢!
61、人若遇着不成材的兄弟妻子(包括子女),你只有尽量作德,才能弥补过来,因你缺德他们才糟了呢。今人遇着不好的兄弟妻子,就不知道怎么好了,所以才失道。
62、一言合天理,便是代天言;一事合天理,便是代天行。为人不知对面人的道,就是假人,男人不知女人道,就是假男人,当婆婆的不知媳妇道,就是假婆婆。
63、从前结婚,也不问明道不明道,只是照着财产势力而后结合,所以婚后就要受种种的苦。今后必得像刘秀琴似的,先明白夫家道,然后再出嫁。
64、现在我新创的“娶女婿”这条道,是男子仍姓他自己的本姓,然而生育子女可得姓女家的姓。这乃是新创的一条道。
65、朋友居五伦之一,是托底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都有不能说的话,惟独朋友是无话不可说的,所以是托底的。人道里包含着佛道、神道、鬼道、物道,若不能闭住不应说的话,就要落在因果中。《三字经》上说,此十义人所同,义字是一种和暖之气,不是冷冷落落的。
66、夫妇为人伦之始,所以改造世界另立人根,必从夫妇作起。
按:《易经》上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人繁衍多了,自然形成社会,于是纷纭复杂的现象就都出现了。一部人类史,归根结底就是男女两个人表演出来的,已表演了几千万年,利害得失,相互冲突,胜败兴衰,自相残杀,伊于胡底!从家庭来看,也同样如此。凤仪先生通过几十年的实践与观察,得出结论,欲改造世界,另立人根,正本清源,非从夫妇道上作起不可!因为夫妇是人伦之始,造化之基。
67、我常说人有三宝:说过去的话,做过去的事,行过去的道。这三宝一时也不可忘的。
按:对自己说过去的话要负责任,要说到做到;作过去的事,要自我反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行过去的道,要肯定下来,增强自信,充实分量,自我提高。这三样不正是自我完善的三件宝吗!
68、现在我不敢说的话太多了,就像我主张孀妇可以改嫁的事,若对人去讲,俗人准谤毁。
69、世间最苦的是寡妇,古时丈夫死了,女人以守节为贤,那也不合道。有应守的,有不该守的;若是公婆年老,无人侍奉,儿女年幼,无人抚养,或是性好清静,可以守节;如果年壮,又有叔伯,再没儿女,自己又年轻,可以不守(可再嫁)。要是舍不得富贵,那叫守财;改嫁怕受苦时,叫作守身;如果再整天苦恼,疾病缠身,就是守苦啦!必须行道,才算守节。
按:先生对世风有许多革新之处,不是完全沿袭古说,应兴应革,惟义所在。寡妇可以再嫁,即是革新的主要内容之一。
70、我讲的夫妇道,也就是阴阳之道,夫妻和睦,阴阳气顺,互不相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而且家齐,子孙昌旺。所以我说,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也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和乐。现今的人男管辖女,女依赖男,男人打女人,女人怨男人,这叫阴阳不合,家庭怎能幸福呢?
71、我常说讲道德要男女各正本位,男子以刚正为本,什么叫刚呢?刚就是不动性(不发脾气)。什么叫正呢?正就是合乎正理。女子以柔和为本,什么是柔呢?柔就是要性如水。什么是和呢?和就是要合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正是刚柔迭用之义。
72、王复乾讲《易经》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我问他:“水是主柔和的,你常耍脾气,怎能算天一生水呢?”朱循天问我:“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用呢?”我说:“以我的意思解释,天就是为夫的,一就是三界俱清而能合一,生水就是为夫的要彻底悟女人之道;地六成之,就是为夫的既然明白女人之道,为妻的承其意去行,托满家。这样解释,河洛之理便不致于落空了。”
按:河洛这理原为我国古代深奥之哲理。先生把它用在性理和伦理的实践上,虽不一定合乎原意,但在运用的效果与价值上,却有极为可贵的意义。
73、我所讲的三刚是,不动禀性是性刚,不起私欲为心刚,没有不良嗜好是身刚。男人(丈夫)只可领教女人(妻),不可管教女人,一管便是不刚啦!骂女人是动威风,女人虽不敢还言,可是恼气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动杀气,女人虽不敢对打,可是恨气已存在心里,这种恼恨之气,当时发泄不出去,将来必遗传给子女身上,这不是管女人的大害吗!人是习而不察,真是愚得可怜!
74、男子要存天心,女子要存地心;天有好生之德,地有养育之恩;为男子能领人,不是为自己,是为天下;女子能养育子女,不是为自己,也是为天下。
按:这种存心,正合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
75、人都把妻子儿女看成是自己的。所以才操心动性(动气禀性)。若把我看成是女人的男人,是儿子的父亲,他爱恭敬不恭敬,就凭着他吧。这样自然就不动心了。
76、我最佩服张中天的母亲的大义,她有三窝孩子,都不分彼此,竞成为一气,这就是以义用事。中天的女人死了,又来一个,比前一个强,这就是因为他母亲的德行大。你们记着,无论女人死了或走了,如果事先都对过她了,后来的必要胜于前者,这是定理。
77、为子女的若使父母提起来就乐,就是聚神,就是尽孝。
78、现在当父母的拿血汗的金钱培养子弟读书,把子弟培养成了,也作官了,拿回来的钱,多半是贪脏卖法的钱。拿血汗的钱而换回来孽钱,真是赔账得很。
79、我向来没有师父,也没有门徒。认师父便受管辖,有门徒就要败道。谁是老师呢?天地人物皆是我师,谁是门徒,信我话者,皆是门徒。
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不收门徒,便无分门别派,是己非人,相互攻击之弊。
80、修好的人不少,得好的人不多。什么原故呢?因他心里所存的,都是人家的不好,又哪能得好呢!
81、有一个清末的秀才,向我说书内有黄金,我已中了秀才,还是受穷,古人把我欺骗了。我说你读了好多的书,你实行了几句啦?你若不照书上说的实行,不是古人欺骗你,是你把古人欺骗了。老秀才默而不言。
82、道只是一条道,佛、神、人、物都是从一条道上来的,就是道的火候难掐。
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明确了万有的本源,故曰“佛神人物,都是从一条道上来的。”度众生,化万物,即是“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使之归根复命,各还本然,这是圣佛的最大宗旨,故曰“道只是一条道”。但因人施教,因物施法,层次不同,各有特点,没有固定的教化模式,分寸不好掌握,故曰“火候难掐”。
83、官府对于人民,则用治化,治化是有权势的,善则赏之,恶则罚之;子女对于父母,则用感化,不许责备;师长对于子弟,则用教化,只可使之为善,他若不善,可以谴责,讲道理;朋友则用劝化,劝之不听则止,勿自取辱。
84、一个团体像一个人似的,人身上的手最灵,脚最笨,然而没有脚也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一个团体里的人,谁也不必嫌恶谁没有用。
85、创事业像黄豆似的,由一芽而生叶。到在极盛的时候了,然而,还必须由极盛而生荚生粒落叶枯黄,豆子才能成。创女学办会体也是这样,极盛之后,必得缩回来才能成。做什么事就是什么天命,虽然做一种小事,也是为天下,也是为众生。
按:这是先生教导人们不要趋炎附势,只求虚荣,终成昙花一现,而无成果。同时,也是说明创事业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成己成人,造福人间为宗旨。成事者越大越好,越发展越好;而“成人”者在发展之后,必须缩回来。这是两种不同的途径。
86、蚕作茧,不是愿意长在茧里,是要在茧里化蛾飞出。人们作事,也要这样,设一学校,或创一会体,也不是为的一个人常住在那里,是愿意借着那事成道啊。
87、今人不务实行,只喜好高,真是大病。如念书的,能念真一分,则世界进步一分,能念真十分,则进步十分。怎算真?就是在书上读得古圣的言行,便要踏实学着实行,就算真了。
88、我们天天演讲,仅能讲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对于治国的道,就不敢谈了。怎说呢?因为没到那个地步啊!将来道德若能普遍了,当道的诸公也都深信了,然后才可以谈。而对于平治天下的道,还不能谈,所以讲道也得有步数。
89、一家子里,小孩是心,媳妇是眼睛,大儿是手,小儿子是腿,老太太是破筐头子,必得兜起来。
按:家庭里,媳妇要敏感,反映快,能抓住事情的节骨眼,不漏过场,所以说媳妇是“眼睛”。老太太是“破筐头子”,这个极大众化的比喻,太恰当了。老太太必须能包容一切,而且都能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说像“破筐子”。
90、有一次,我儿媳骂孩子说,念书的人没好东西。我说你这一句话,骂了我们几辈子。我是讲善书的,你婆母你丈夫都是教书的,孩子们都是念书的,是不是都被你骂了。她说我没骂你们啊。当时我虽然问她,可没生气,只是一笑,我若生气,立时也真就不是好东西了。
91、着在道上的则为真,着在物上的则为假。
92、人不知命与天通,不知命与神佛同体,只是一味的争贪,真是可笑。一个人自有生以来,当孙子、当儿子、当男人、当父亲、当爷爷。问他究竟会当哪个,哪个也没有会当,这叫作白活。
93、究竟怎样算得着命呢?必得使人家佩服了才是。能叫一个人宾服,就增加一个人的德,叫一个人信服。就长一个人的命,能叫万人佩服或信服,就可长万人的命(不是有意追求的)。
按:这就是衡量一个人的命,足与不足的最好尺度。
94、蝌蚪必把尾巴脱掉,生出后边两腿,才能上陆地。人也有尾巴,是什么呢?就是不能自立的妻子和财物啊,财产越多,尾巴越大,越难脱。我和循天把钱掐死(不挣钱,不立业),这是极高的事。
95、姑娘提满家,性如棉,志为根;媳妇托满家,性如水,意为根;老太太兜满家,性如灰,志为根。这几句话是你们女界的真道,你们就应该本着正道去作。此外找一家人的好处,并寻思自己在家庭五行中,占哪一个地位,便要按着本位去行,才算合道,才算真正归本。
按:如棉、如水、如灰,话非常通俗浅白,但真能做到圆满,是很不容易的。姑娘性如棉之洁白,温暖、朴素、大方的品质性格,确实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境界了。志为根是有正见,不动摇,不慕虚荣,不受染污之意。媳妇性如水之柔和自然,灵动而不轻浮,“利万物而不争”,把方便让给别人。意为根是温暖而有义气。老太太性如灰取温暖而无火气之意。态度安稳自然。志为根是巍巍不动,不动气火,无牵情挂碍之烦恼,知足常乐,家道自会发旺。
提满家,托满家,兜满家,都是知道全家人的道,通过不同方式,使全家和睦幸福。
家道伦理是凤仪学说的重点,而妇女道是重点中的重点。其中“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有什么样姑娘便有什么样媳妇,有什么样媳妇便有什么样的母亲,有什么母亲便有什么样孩子,孩子便是未来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宰人类之命运的。如此看来,妇女在人类社会中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凤仪先生在弥留之际,仍谆谆教导后学,要注重妇女道啊!
96、姑娘(在家庭中)身有补助力是消因果的,是与佛国接气的;心知众人的好处是结缘的,是属意界的,是成神的路;性如棉是义气发动,是成神的根;志为根是成佛的根。
按:家庭中的矛盾,往往发生在婆媳间、姑嫂间或夫妻间。做姑娘的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常常可以用自身的殷勤与微薄的劳动来化解其积怨于萌芽状态,以弥补事情的缺憾,防止事态的恶化,所以“姑娘身有补助力”可以“消因果”。能化地狱为天堂,不正是与佛界接气吗!“心存众人的好处”,是存阳气,结众缘,“性如绵”,走的正是意界的路,再能以志为根,便是扎下佛根啦!
97、夫为天,妻为地,天清地宁,生孩赛如神童。
按:天清便是为丈夫的心性清明,无脾气,无私欲;地宁便是为妻的性情温柔,无贪欲,无执着。男刚女柔,各正本位,自然会培育出理想的下一代。
98、大家研究“母教”。先生说:“讲‘母教’不如先讲‘教母’啊!”
99、我常说要“翻世界,重立人根”,人们耻笑我,以我为狂。其实我创办的崇俭结婚与立业等事,正是改造世界最重要的关键呢。
100、某孕妇问,她未来的小孩能什么样?先生说:“真着笑,你(包括丈夫)包的饺子是什么馅,你自己还不知道吗?何用问别人。
101、子女什么样,要看有儿女时,父母的性子、心理、行为什么样。
按:这里所讲的是“胎教“的根本问题,如果把这个根本失掉了,在后天的教育上再努力,也不过是事倍而功半了!
102、心界人只因他贪,贪就不能成。像贪长的葫芦,终不能成,“霜降”就该瘪了。可是那个成的,虽然小,却不怕霜。
103、志为根是不贪,性如棉是不争,棉用水湿后就永远不起发了,这正是不增不减,用棉纺线,线可极长,姑娘的志也必要这样长。媳妇性如水,曲曲流去,终归大海,说不上能流多少千里,媳妇的意也要这样长。
104、“水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居处是最下的地方,它能合五色合五味,原质总是不变的,所以说“上善若水”。为媳妇的要能如水,不就算尽道了吗!
105、道根就在下边,像为媳妇的,有子女就悟子女道,没子女的就注意全家中最劣的人,把他托起才算是插底,所以劣者是道的根,好者是道的梢。
106、人于五伦之间,必须时时思索自己尽道已到在如何地步?如孟良璧对于五伦之内,无一处不圆,拿每年的立业所得利息四分之一供养母亲,这便是尽孝。对于翁父方面,虽不常侍庭闱,然以她的才德肯适张氏,实幼增光张门不少,那正是尽孝。对于夫君,对于大伯小叔也都助起来了。自己要常思这些,则神光圆满,而心体越发广大了。
107、我有儿子的时候,正是我迎养祖父的时候,所以我知他必贤孝。那么他怎么任性多少年呢?只因我年轻时,做事都任自己的性,主张很强硬,所以他才那样。
108、男子领满家,姑娘提满家,媳妇托满家,老太太兜满家,都是要知道满家人的道。
109、今天我只就着“圆情”这一项来说:姑娘要提满家,所以对圆情上应当讲求的。比方处在家庭里,早晨嫂子起来了,推开厨房门,折柴烧火了,小姑听着这个声,就该起来,嫂子把水温热,她已洗脸去了。小姑来取水时,还要想想,家里还有几个人没有洗脸,看看锅中水能不能够用,不够用再为添些,更要看看锅底的火,够不够温热锅里的水,若不够再给添一把柴火。自己洗完脸,把洗脸水要洒到嫂子房中地下,因为这时,父母不能起来呢,洒水怕是惊了老人的清睡。梳妆完了,然后到厨房中替嫂子烹饪,或是到嫂子屋中,给侄儿们穿衣服。临吃饭之前,再给预备些菜酱等物品。这正是补助嫂子工作,这才算圆情。这样做,母亲虽有一差半错,嫂子看小姑面上,也能容过去。普通的姑娘,早晨晚起,母亲招呼她,她也不起,嫂子从旁看着便要生不服的心了,这样姑娘也就要背着不孝的罪了。常人有过都不自觉,所以就常在过中。
按:这里讲的是姑娘提满家怎样圆情的例子。从表面来看,在家庭里似乎属于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然而小事聚集多了就会变成大事。一个土块虽小,却可把人绊个跟头。情理上的不圆满,却可促使人我之间关系加深矛盾,因而在伦常道上很难行得通畅。所以先生用一件浅显的事例以启发后学。
110、看男人的心,就可以知道他女人什么样;看女人的意,就可以知道她丈夫为人怎么样。
按:人心有正、邪、虚、实、大、小、真、假等等的区别。有私欲杂念固属不正,但心中常存妻子过错,甚至耿耿于怀,这样的男人,心更是不正了。所以男人要着重“正心“。什么是意呢?宋哲学家朱熹说:“意者,心之所发也。”一般来说,女人的意有的发冷,有的发热,对丈夫总是放心不下,过于粘情,有的意发板,有的硬,有的散(不易集中),有的圆,有的扁(不易翻个),有的有棱角,有的太软等等,可以分许多类型。先生着重讲女人要“诚意”。夫妻在精神上实为一体。常言说:“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是有一定道理的。
111、人只知学高(贪高),终久还得矮,怎说呢?高处是人所共争的地方,常了,没有不低落的。所以高中极低,低中极高。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少啊!
112、男子的刚只是要定得住,假使女人不能遵道而行(或不听劝的),我只是不言不语,一味淡看,再甚的,就远走躲开她,这样,没有领不过来的。多妻者,用这法更为相宜。今人所以不能刚的,只因不能淡得情欲啊。
113、种瓜的老叟,看瓜的生熟,好坏,不用手敲,不用鼻子闻,只凭眼睛看它的颜色就知道了。看人也是同理。辽阳张忠堡,有个老太太,自从过门(结婚)之后,便受男人的骂,一直骂到老。他问我她为何挨骂?我说只看你那幅沉沉不乐的容色,便该挨骂。你从此纺线或做针线活时,用一个镜子,放在前边,常常自照,看看乐不乐,如果有乐容,再无愁容,便不挨骂了。她依计而行,她男人真就不骂了,且非常和好了。
114、多立事功,多结人缘,便是外功,有外功才有内果,尽伦常办公益都是外功。植物生根长干伸枝附叶开花,都是外功,外功完成,才能结果。人若无外功,不能成内果。比如一样的讲道,无实行的人,虽说得天花乱坠,人也不注意听,或者诽谤他,因他无外功;有实行的人,说一句,他人信一句,就是一句俗话,他人也说其中有道,这不是有外功,方有内果的证验吗!
115、对朱循天说:男刚女柔,各正其道,男子必如天之清,女子必如地之宁。你的女人(前妻),不就道德范围,不愿孝敬老人,恭敬哥嫂,你不要恨怨她,也不要挂念她,才算守住你的男子道。你的老人,应当你尽孝,她孝不孝,你是不必强求的,能这样,就叫作真正的刚。(朱循天与前妻虽终至离婚,亦从未相争相搅)。
116、生子女时,父母的心性什么样,行为什么样,子女生后也必像他那样,这就是所说的“生成”啊。既生以后,当父母的或先善而后恶,或先恶而后善,子女也必随着变化,这叫作“造化”呢。
117、好佛的人听说哪处庙修的好,就往哪庙去找佛。南去朝海,北去拜山,求佛度他往生西方,去见我佛。人都不知顾名思义,不知“我佛”,就是我们自己,偏向外求,越求越远。所以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118、孔子老年和群弟子言志,他说“老安少怀”,但没有实现。我立了许多安老院(所)和怀少园,是替孔子还了大愿。孔子传道,光教男子,没教女子,我办女学正是补孔子的漏。
119、世人学道,也被道迷,听说谁有神通,就去恭敬谁,给他磕头。听说哪位神仙有灵,就供奉上,给他烧香。听说哪位神佛好就给他修庙,以为是无量功德。这和人的谄谀有什么不同?那叫迷惑。还有贪心用事的人,为了求福,离道就更远了!我才说,他修庙,我修神,他修房子,我修人。
120、子女就是父母的一通活碑。
按:子女的禀赋不同,都与父母的个性素质及孕期的胎教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说,子女的素质是父母给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子女的表现,正是反映了父母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忍而未发的隐情,都可在孩子身心上暴露出来,所以说子女是父母的一通活碑。
121、世人有信“八门”的,每一出门,或做事,都要看看八门。信“八字”的,又常请算命先生,批八字。我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极好的“八门”,人要从这里走,八字也没有不好的,成圣成贤都用不了。但是也要看看自己应从哪门进去,我是由忠字门进来的,从小为人放牛,长大给人扛活(佣工),后来在家种田,入宣讲堂,劝人为善,办女义学和公益事业,我敢说我一时也没有不忠诚去做。有了一个忠字,其他的七德,也就不缺了。我的八门和八字还有不好的吗?世人又何必迷信呢!
122、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人逼你,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这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123、夫妻相处,最好是不说闲话,说好,会宠起骄气,说不好,会引起争辩。不相关的人,好歹都不动心,把夫妇也盾作不相关的人就合道了。
124、天加福是逆来的,人才吓一跳,人加福是顺来的,人才都知道。我说世人都有福,就是不会享,给他送德来了,他又害怕,不愿接受。岂不知,道在逆境中成的,人是由好里头坏的。所以说好是坏的头,坏是好的头。你看!肉有香味,坏了太臭,白菜不香,坏了也不臭。果木在青的时候不会坏,熟的时候,离坏就不远啦!人事也是如此。
125、现在人都说道德是补法律之不足的。将来必翻过来,说法律是补道德之不足的,世界就好了。
按:法律是管人行为的,管有形的;道德是正人心的,管无形的。道德昌明,人们自觉遵章守法,则法律只是起辅助作用了。
126、不入世就想出世,不尽道还想得道,岂不是“缘木求鱼”吗?孤修寡练,不合现在的天时。
127、道非德不显,德非道不通。
128、知道的是理,行过来的才是道。
129、姑娘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水流自然清洁。所以我创办女义学。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