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传统教育 / 文章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四集)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mahans.edu.my/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发现很多这个嘴巧的孩子,他在读书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比那些就是不会讨巧的人,学习成绩或是学习能力,要慢很多。
陈老师:对。
传统文化老师:甚至他没有办法来把心安定下来去学习。
陈老师:对,对。古人告诉给我们「讷于言」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个说话要缓慢要迟重?这个心是安定的。所谓「巧舌如簧」,哎哟,那叫可能说了!他的心是乱的。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学传统文化为了什么?理论、方法、目标,就是三个字,叫「戒定慧」。所有的目的都是让他开智慧,成圣成贤。不是来这儿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是。他自性当中本有的智慧打开了,这个是教学成功啊。智慧从哪里来?从定来。没有定,哪来的慧?很多大学教授办傻事,很多高学历的人做了官被抓起来,有大灾难,被枪毙了。学历不能够给他带来幸福,知识文化都没有能给他带来平安。什么原因?没有智慧!所以师父常常讲,知识和智慧是两件事情,不是一回事。我们这么说吧,无所谓传统文化,因为讲传统文化是为了和现在学校教育区分开,古代没有这些东西,就是受教育。目的何在呢?就是一句话,让他最低的是趋吉避凶,中等的成君子,然后贤人、圣人,这是他一生的理想,「读书志在圣贤」。所以「万般皆下品」,你说你们家再有钱、官再大,明星名气再大,万般皆下品!为什么只有读书高呢?读的是圣贤的教育,经书。那还了得!他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智慧打开,他能趋吉避凶。这还了得!真正大丈夫啊!他所做的事情,是千古流芳、万古流芳的事业,那岂能是现在这些人能比的?你说你企业家、高官、明星,这能比吗?所以,价值观古来就不一样。不像现在这样,人欲横流,物欲横流,名利心那么重,不受人尊敬啊。所以你就知道,一个名利心很重的人,走到哪儿,都不被人看重。人家对你点头哈腰,是实在是硬头皮没办法,硬着头皮,有求于你,否则他心里也是看不起你。你就知道这是古往今来的人性。那个人很穷,但是他有德行,他有学问,他还有能力,谁不尊重啊?诸葛亮,只是茅庐当中的一个农夫,耕读为生,万古流芳,宰相当中的榜样,「读出师表者,非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你看看,他是什么心?如果现在,我们的国人都是以吃喝玩乐、名闻利养为生活目标,为求学的目的,这个民族不配作伟大的民族。你们听我说对不对?它有什么资格伟大?不要说别人,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这有什么了不起?低下、龌龊,不受人尊敬。所以说,品德、学问、能力,这是古来的教学的唯一的标准。而且不管你学没学过,不管中国外国,他遇到这样的人,他都敬佩。而且能够让你的家,让你的单位,让你的民族,代代传承,不会灭亡,不会有灾祸。祸乱,没有。所以有人就讲,那古代也有好多的这种祸乱、奸臣,是,那些都是圣贤教育丧失了之后的恶果。圣贤教育不学嘛,它就会那样的结果。所以,古往今来,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越来越高,但是,它修学的原理原则,就是三个字,就「戒定慧」。因定开慧,他才能成圣成贤。定是个最枢纽。那么定是怎么得到的?持戒。持戒,戒律很多呀,它也分小戒、大戒,它都有。高一点的,菩萨戒,沙弥,沙弥律仪,是吧?再往下呢,十善,这都是戒律。再低一点的呢,再小一点的孩子学什么呢?学《感应篇》,这道家的。再低一点,就是等于是基础了,就是做人起码的一点点规矩嘛,一两岁就得教的,那就是《弟子规》。它是戒,所以说,这个东西从小就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教。小戒持好了,再持大戒。是不是,一点一点来。最后怎么样呢,小定得大定,最后开慧了,开悟了。就这么来的!所以说,你看那个话多的孩子,他的心不定,原因何在呢?他的嘴没有戒住。所以为什么要挂个止语牌?那是持戒的意思。提醒他,警告他,「话说多」。
传统文化老师:「不如少」。
陈老师:对呀,这你们都知道。「奸巧语」那就升级了,他话不但多,还奸巧。行了,那就离灾祸靠近了。话多就是根苗,你发现就有端倪出现。所以说,教孩子里面的大学问都在古圣先贤的经典里。当然了,你说这孩子刚学会说话,咿咿呀呀的,唠唠叨叨的,那我们理解。过了这个时期,告诉给他,「话说多不如少」。他这个嘴止住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任何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话少怎么样,他心就特别清净。话说多了把自己都说烦了。说这一天,哎哟,心烦意乱。你去做事,糊涂事;说话,竟说糊涂话。怎么来的呢?心不安定,「戒定慧」啊。有人说了,成圣成贤的太高了,我没有那么高的想法。那好,咱们就说这一天,你要不要不说糊涂话、不做糊涂事?你不要有糊涂的想法,你要不要?哪行哪业都需要啊!对,不糊涂就是有智慧的表现,那就是慧。怎么得到这个慧呢?你得有定。成圣成贤,那是大定大慧。你现在怎么样呢?你现在用不着那么高,你要有一点小智慧,那你就得有点小定。你说我一点儿定都没有,那你就是竟做糊涂事、竟说糊涂话。所以,小小的定,从嘴开始。《无量寿经》上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呢,身业、意业放在后面呢?因为人造这个口业很容易。
传统文化老师:不知不觉的。
陈老师:哎呀,张嘴就来。所以你就知道,口的恶业有四种:头一个是「妄语」;第二个就是我们今天提的这个花言巧语,叫「绮语」,哎哟,那跟你说的,哎,这面条,哎,这面条,他最后他就不吃,他给你说糊涂了他不吃,你说这孩子,绮语,从小就造口业;第三个是什么呢,「恶口」,说话很难听,讽刺别人,挖苦别人,骂别人,怨恨,是恶口;第四个是什么呢,「两舌」,搬弄是非,当着张三说李四,当着李四说王五,背后鼓捣这个。口有四种恶业。你的孩子如果有的话,你看佛经上讲因果报应,讲的太清楚了。说话,常常说好话,存好心、说好话,说的都是如理如法,符合伦理道德的,你尤其在电视说说,你功德无量啊。得什么果报呢?你说话别人相信。因果报应啊。你看有的人,他说话可费劲了,别人不相信,怎么说别人都不相信。什么原因呢?这是恶报。佛经上说的,常造这个四种恶口的业,常造这四种业,最后怎么样?说话没人信。恶报啊。还有的人,他一说话,口里味道很重。什么原因呢?前世或者这一世口业造的太重了。所以要忏悔,不能再花言巧语了。
传统文化老师:还有说话这个口吃或这个结巴。
陈老师:对啊,所以说,种种在嘴上的这些恶报,都跟口业、说话有关系。这些幸福人生,你不想要吗?说我这个走到哪儿都受欢迎,说话人都欢喜,这你不想要吗?反过来,这些灾难你就不想避免吗?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你听听嘛。你的孩子要不要学?你不在人世了,你想给孩子留什么?不是钱,钱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你那是糊涂的做法。你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所以我的父母常常跟我讲,在我小时候就讲,父母不会跟你一辈子,就是教给我自立。该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说话,怎么做事,从小就教。我经历过唐山大地震,人说走就走,一场灾难来了,孩子剩下了。这些孩子怎么活?父母教给他都是错误的观念,教的都是好吃懒做,你这个孩子能活得好那才怪呢,那这些书,这些传了几千年圣贤经典都成废话了。你说那可能吗?你自己可以试嘛,以身试法,你试试嘛。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这个小孩子从小就让他背经典,这个是不是也是在修「戒定慧」呀?
陈老师:师父老人家专门告诉给我们,小孩子背这些书,背经典,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说让他背多少多少字,倒背如流,不是这个。是让他在背的过程中持戒、修定,然后目的开慧啊,真正开智慧了,那些经典他都可以活用;智慧没开,背的很多,那经典是死的,就变成了知识,那不是智慧。一定要知道,知识和智慧有本质的区别,你说,什么叫作知识,什么叫作智慧?你看这个经典,把这个经典把它都背下来了,然后好像也会讲,也会正体字默写,然后跟他生活没关系,这叫什么呢,知识。第582页写的什么,他都给你背下来,这知识。孔老夫子、孟老夫子怎么说,他给你说出来,这知识。跟生活没关系,用不上,这叫知识。能够解决你的人生一切问题,趋吉避凶,能实现这个的,叫智慧。他把那个经典活用了,能用得上了,会背,还能用,还能落实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做到了,智慧!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些?师父讲,通过在背诵的过程中,眼根都摄在经典上,耳根听着自己的,手指头指着,心里面想着,是不是,那要学佛人,他还敬上香,鼻子闻到的是香气,是吧,嘴里面每天吃到的是什么呢,素菜,喝的不是可乐,喝的是茶叶,「禅茶一味」讲这个,六根都是好东西,所以他常常在定中。通过这种方法,然后怎么样呢,然后他的定就得到了,定得到就开慧,所以孩子们背书,是让他开智慧,目的在这儿。不是说背了一大摞经典,不是,越背越傻,那不行呐。这是师父告诉给我们,所以背书要会背,教孩子要看得明白。一定要让他在背的过程中持戒,六根都给他戒住,是不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戒在这个经典上,都保持在经典上,这就叫持戒。他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六根都不造恶,这不就持戒嘛,他就自然就得定。得定他开的这个慧,一定记住,是人人本有的慧,你不要说求来的慧,外边没有慧,是他自性里边本具的无量的智慧,你不要不相信呐。
传统文化老师:是不是说一本书他没有读过,他拿过来,他如果一旦开慧了他就会讲了?
陈老师:六祖能大师就有这个能力,能大师不认字;伊斯兰教徒都知道,先知穆罕默德不认字。你看这两位都不认字,都能给人讲经说法,你学了多少年,大知识分子,大专家,你到他这儿来请教,他讲给你,这个人就明白了。六祖能大师,穆罕默德先知,他们都有这个能力,证明给你看,智慧不是从文字,不是从知识里来的,是从你自性里边透露出来的,你本来就,能大师所谓「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你本来就是佛嘛。
传统文化老师:那老师,我们还看到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孩子,父母学佛,然后也学传统文化,让孩子背了很多的经典,但是这个孩子在我们刚刚接触到的时候,这个孩子话很多,坐不住,而且他说着说着就什么都敢说,就开始胡说八道了。就是他们为什么没有达到像您说这个「戒定慧」,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问题出在哪里呢?
陈老师:问题出在家长和老师,不是内行,没有听过师父老人家的这个开示,这个教导,听到了也没往心里去。以为背经典就是在那儿不停地背,数量越来越增加,孩子的心是越来越乱,他不定。一定要记住,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是开慧,成圣成贤。没有说,这个孩子成圣成贤智慧没开,没那个,不可能。所以,古往今来,这些伟人,圣人贤人君子,他们都有个特点,都有大智慧。没有一个人说这个人是笨笨的,是个蠢蛋,他最后成了伟人。都从智慧中来,智慧从定,定从戒来,「戒定慧」啊。儒释道都是这么修。所以有很多人看不起《弟子规》,他是误会,他不了解。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在家里背经典的孩子,或者说以前也学过传统文化的孩子,七岁的孩子《古文观止》都会背很多篇了。但是来了之后,我们还要先从止语、静坐、肃立这些开始,重新来。
陈老师:对,你记着,他《古文观止》会背,《大藏经》会背,《四库全书》会背,空中楼阁,用不了多久他就忘了。你说这孩子他真没忘,他还记得,他记住它为什么,用来表演,用来名闻利养,他没德行。所以这些东西都变成什么呢,变成了他谋取名闻利养的工具。这和圣贤的教导是背道而驰。「唯德学唯才艺」,德学是第一位,「不如人 当自励」。他不把德学放在里边,不知道德行为何物,只知道能背,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他灾祸的根源。你不会还好点,越会越让自己的人生不幸。所以,德行比什么都重要。德行从哪里来呢,持戒。持戒,让你是断恶。你比如说,「凡道字重且舒」,你又不重又不舒,就说话轻飘飘又很快,这叫破戒。你凡是说话,重且舒,那叫持戒,时间长了,你心就定了。用外在的这个形式,来实现内心的安定,这个叫什么,叫「礼教」。说话做事言谈举止,都合乎礼法,这个就叫「礼教」。合乎规矩,「礼」就是规矩。所以说,待人接物还是自己一个人,它都有规矩在,这些规矩都是为了持戒,让你的心安定,最后达到开慧、成圣成贤的目的。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它是基础,它是原点。连说话都说不明白,「勿急疾勿模糊」,连这个都做不到,你说你想成圣成贤,你没有基础,你自己能相信吗?这个地方破戒,那个地方破戒,一百一十三件事,件件做不到。有的孩子来了,背段《心经》,那个父母可高兴了,拿出来,这是我孩子写的、抄的,你看这字写得多漂亮,都是名闻利养的工具。你这就听明白了,圣贤的经典不是让你干这个的,不是让你拿它上春晚的,不是干这个。拿它用来修身的。你就明白,为什么人要学《弟子规》,不要小看一百一十三件事。好像是白居易,去问老和尚,佛法真谛。老和尚讲,诸恶莫作。我相信那个恶里边就有说话又不重又不舒缓的,他破戒嘛,这算是小小恶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这是小善,但是你也得奉行,「众善奉行」,一个都不漏,漏一个那你就是破戒一次、破戒一份,「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个东西,三岁孩子都会,你怎么跟我说这个,言外之意,我这么大的学问。老和尚跟他讲,「三岁孩子都会背 八旬老翁做不得」。八旬老翁做不到,你不要小看呐,那得有真功夫。曾国藩,你看他立了多大的功,太平天国地扫而清,把大清王朝救了。所以,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讲,「独服曾文正 观其收拾 洪杨一役」,那他佩服到家了。你看他是几省的总督,半个中国归他管,他手里还有兵权。好多人说,你只要,那意思就是你造反了你就是皇上了。曾国藩蘸着茶水在桌子上,一句话不说,连着写了好多个「痴心妄想」的「妄」。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为什么不造反?他如果造反,又出来一个贼子。哎呀,有人就问,曾国藩不傻?他不傻。他是有这个能力,易如反掌。他得了大清的江山,他做了皇帝,那可以。他荣华富贵顶多几十年就享光了,但是,他给后世做了多大的坏榜样,臣不忠!有了势力就造反,这行吗?所以,他不干那个事情。他在桌子上写「妄」,你们那是虚妄,怎么能这么想呢。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安定,臣子们不学儒家,儒释道这些不学,它怎么可能,它没有君臣之义啊。你看这么一个权倾一时的人,到现在没有人不赞叹不推崇他的。但是杀人是太多了,他没有遇到老法师,如果遇到老法师,师父老人家一定会告诉给他更好的方法。没有这个命,大清王朝没这个福报,虽然说是平定了洪杨之乱,但是国家杀人太多,这不是国家的福报。你看这个一百多年来,大家都知道,一书一训,宝典呐。一训,《了凡四训》,改造命运,师父老人家推荐,人人都要学;那么,一书呢,有人讲是《安士全书》,我说这个曾国藩家书也太好了,大家都要学。曾国藩自己也知道,我们家以杀人为业,不是好事,不愿意杀人。他到晚年给自己的孩子讲的话,还是说话要稳重,言谈举止要稳重。你看,还是《弟子规》,就是让他终身持戒,不可废时。你能说那么了不起的人还不如你么,人家建功摆在那儿,你看他的家书教育了多少人,连蒋、毛这样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你说你不佩服,也行,你不怕别人说你狂妄啊。所以说,我们真的遇到师父了,师父讲,治理一个国家,不需要这么杀人。所以说,我们有这个福报,我们真的遇到师父了,这是国家、民族、人类的大幸、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