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述
讲话要学 多讲就熟练
人跟人的沟通和互动最重要的方式是语言,所以学会讲话就显得相当重要,但是学习讲话要从小训练。我没有从小训练讲话,因为小时候才华比较差,从未参加过什么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这对我来讲都是绝缘的。在大学时候,我学习的心境打开了,那时我爱好学习一些健康的知识,学习后就觉得健康对人很重要,想要将健康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于是我到学校附近的泡沫红茶店,找二、三个学弟,我说:「你们是否愿意听我讲讲关于健康的话题?」我就这样跟学弟们相约在泡沫红茶店,开始跟他们讲解「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人际关系对人的重要」等话题,我从此才开始练习讲话。
后来到海口,杨老师也告诉我,只要一有机会讲课,即使是只有三个、两个听众都要去讲。我谨遵师命,一百多场就这样讲下来,后来又到深圳,半年就讲了二、三百场,紧接着又开始办全国性的演讲,就这样一直训练。所以,讲话要「勿畏难」,多讲就熟练。
讲话要练胆量靠磨练
讲话也要看我们的存心,若是利益他人的话,当然要讲;若是自私自利的话,应是「话说多,不如少」。我们在各地开课,中心的老师也会常常让小孩有上台讲话的机会,这样不只是训练孩子们的讲话能力,还训练孩子们讲话的威仪。老师要求他们一上台就要先一鞠躬,这是训练他们要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再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今年几岁」,还要讲自己上星期在家里做了什么孝顺父母的事。当孩子把他所做孝顺父母的事讲出来,就可以「见人善,即思齐」。所以,《弟子规》在哪里?在生活之中时时刻刻都用得上。孩子们在台上讲话时,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手会不听使唤,动来动去,有时候他讲话不清楚,我们会让他再讲一遍,一次一次让他磨练,如此讲话的胆识就训练出来了。
讲话声调视线要训练
「勿急疾,勿模煳」,一个人讲话的声调要平稳而不能急躁,要有抑扬顿挫,讲到重点的时候,声音要加重一点。假如我们谈话全是同一个音调,可能对方听了都快睡着了,所以讲话还要「重且舒」。《弟子规》也提到讲话的态度跟方法,譬如「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也是教导我们讲话时声调要适中,不可太大声,也不可太小声。「问起对,视勿移」,当我们在与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以示尊重。这些细节,要花功夫去训练孩子,过三、四个星期后,自然就循规蹈矩。
有一个小女孩很内向,我们给她讲话的训练机会,过了几个月,这个小女孩去参加演讲比赛还得奖,她的母亲很欢喜。假如你的孩子现在不敢当众讲话,你也可以在家里训练他,当爸爸的先示范,然后让儿子跟你一起做训练,他一定会做得很欢喜,因为小孩子看你先做,他就会跟着你做,而且他还会做得很服气。
讲话速度节奏要适中
现代人讲话讲得很快,好像见到人就是一见如故,话停不下来。一个人要改变自己急躁的个性,就要从说话开始,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你们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也是很紧张、很急躁的人,我的个性能缓和下来,就是在听师长讲经时不急不徐,急躁的个性就在这种清净的氛围中逐渐被降伏。我们听师长讲课的时间久了,对于这种音声、速度愈来愈熟悉,就会在无形中放慢讲话的速度。当你讲话的速度放慢以后,这个习惯又会慢慢改变你的情绪与性格。
在训练孩子与人交谈当中,要能时时观照孩子讲话的速度,假如太快了,别人听了会吃力。很多朋友都说:「我讲得已经够慢了」,这样好不好?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要用别人可以接受的标准。讲话的目的何在?当然是要让别人听懂。如果我们跟老板通电话,老板讲话太快了,你没有听清楚,又要处理他交待的事,这时怎么办?把他讲的内容再复说一遍给他听,如果是你听错了,他会马上再告诉你一遍。否则把老板的意思听错了,在处理问题时有了偏差,他绝对不会觉得是他讲得太快,一定会说你办事不周。我们要有一个习惯,无论是谁交代事情,都要在挂电话以前,再复述一遍给他听,才会万无一失。往往是一句之差,会让整件事从头再来。
只讲智慧语,只讲软慰语,只讲利益他人的言语
假如我们有心要出来讲说《弟子规》,最好练习讲话的机会,不是到台上,而是时时刻刻都要把握机会跟人家介绍圣贤学问,这就是练习讲话的好机会。当我们时时都讲圣贤人的言语,就不会再说废话,所讲的都是正知正见。我们在与人交谈当中,只讲智慧语,只讲软慰语,只讲利益他人的言语。平常能这样去积累,当有机会上台的时候,自己才会有把握沉稳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