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孩子不爱听反面意见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讲述
 
    夸孩子是一门学问

    有个孩子的拖鞋坏了一点点,父母就给他换了一双新的。《弟子规》说“勿厌故,勿喜新”,他舍不得丢弃旧拖鞋,就把它放在自己的床下。他同学的鞋子坏了,不能穿了,老师就跟他说:“你去把你那一双旧拖鞋拿来给同学穿。”他很高兴的答应了老师的要求,可是后来老师发现那一双旧拖鞋是穿在他自己的脚上,而新拖鞋是送给同学穿,这个孩子的品德给大人上了很好的一课,因为他真正做到“财物轻,怨何生”。

    我们见此举,就立即鼓励这个孩子:“你确实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在这些同学中,你是大哥哥,你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好榜样。”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好品德,所以夸奖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夸奖孩子是要夸奖他的品德,而不能夸奖才能。

    纵使你要称赞孩子的才华,也要引导他回到有才华的目的。譬如孩子的古筝弹得很好,目的在于表演给人看,如果你夸他很厉害就不对了,这个孩子的古筝技法肯定会有瓶颈。若我们的引导是告诉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善社会风气,学古筝、学古琴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学,就能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当他有了这种目标,整个心态就会截然不同,品德会跟自性相应,会愈做愈起劲,这样就无副作用。所以,称赞要顺着孩子的品德,品德的标准就在《弟子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原因在哪里

    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在小时候很聪明,智力超群,但是长大了却不一定有出息。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找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有一位父亲说:“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我觉得他可以当国家领导人;上初中的时候,我觉得他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上高中的时候,觉得他以后出来有工作就好了。”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愈来愈低,孩子会不会有出息?不会!当长者没有给他树立好榜样,他就没什么志向,慢慢就会终日悠悠放任。

    “读书志在圣贤”,现在人读书志在赚钱,因为父母的目标错了,孩子的人生目标就跟着错,这当然会“大未必佳”,所以父母对孩子一开始就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

    有些孩子从小学了英文,学了一些才艺能力,长辈就带着他到处表演,这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会觉得自己怎么样?“大人都给我拍手,大人还说要跟我学习,我好厉害!”好话听多了,建议的言语就听不进去,当然越大越退步。这样的体会,我也是从自己和他人的身上看到的,然后再翻开经典印证。所以,称赞人要用理智,要用智慧。

    傲不可长

    《礼记.曲礼上》开篇就写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四句圣贤之教,现在人有没
有犯?“傲不可长”,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很难再成长,而孩子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学问,重点在他是否有谦卑的态度。“欲不可纵”,玩物丧志,现在有很多孩子都被电视、网路游戏害苦了,铁证摆在眼前,但是父母、老师、社会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志不可满”,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游手好闲,觉得好无聊。“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有了志向的人生才会过得很充实,才会时时觉得要提升自己,才有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品德。“乐不可极”,乐极生悲,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做人做事的分寸,常常玩兴一起就忘乎所以,这时他身体的危险性就增高了,现在社会上这种乐极生悲的事情不胜枚举。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把这些教诲写在经文中,老祖宗很对得起我们,我们可不能对不起老祖宗!

    警惕在掌声中会迷失自己

    我是长孙,我在家庭中得到的掌声特别多。小时候我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掌声!别人有没有看到我在做?我从小就活在掌声之中。我在大学四年级有一次上台讲课,一位长辈听我讲完课,他很高兴地跟我说:“你真是活在掌声中的人!”他是在肯定我,可是我听了这句话,突然想到:“人生非常重要的事都是没有掌声的”。一个人假如只活在掌声中,得失心必然很重,这样的人生绝对不会自在快乐。

    我开始修正自己,因为以前好话听太多了,当听到一句批评的话,内心就觉得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就常常念“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句经文。我们只有一双眼睛、两个耳朵,能看多少?能听多少?当我们时时能有一颗谦卑的心,就等于是多了许多双眼睛帮我们看路,多了许多双耳朵帮我们听讯息。所以,孩子要长养的是谦卑,而不是自满。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我们听到自己的过失就很生气,听到别人称赞就洋洋得意,如果是这种态度,能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很困难,也会造成“损友来,益友却”。为什么损友要来?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几句美言,你就会神魂颠倒,到时候他就有机可乘,所以损友来。益友为什么会退?有德行的人,他很清楚做朋友的本分,一定要直言不讳,你有缺点,他一定会很正直的帮你提出来,当你不能接受时,他只好先避开。他不避开,你看到他会生烦恼,所以他为了不让你生烦恼,只好先避开你,等你真正肯接纳他的忠言、规劝,他才会再回到你的身边来。

    当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朋友主动给我们一些规劝时,人生就如同多了好多双明亮的眼睛帮我们看路。当你有接纳别人谏言的这种虚心,自然就有众人来帮助你。古人称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表的是君子的德行。竹子为什么表君子的德行?因为竹子的心是空的,虚怀纳忠言。“见人善,即思齐”,这是见物善,即思齐。我们的老祖宗不只跟人学习,还跟万物学习,看到万物之德也能触景生情,提起正念来修正自己。

    人喜欢听好话,还是喜欢听正直的话?听好话。所以,“闻誉恐,闻过欣”的态度必须要从小扎根。我们中心的老师在教这一句经文的时候,都会提醒小朋友:你的缺点就好像是脸上黏一个黑黑的东西,今天别人把你的缺点讲出来,就是等于把你脸上的这个污点去掉了,你是否应该感谢他?当然应该!所以,小朋友跟小朋友之间,只要同学帮他指出缺点,他首先就会给同学鞠一个躬,然后很高兴的跟同学说:“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过能改,归于无”,他就会更加欢喜把缺点修正过来。一个人从小扎下了“闻誉恐,闻过欣”的根,对他终身的事业都有很大的益处。

    莫要一屁打过江

    宋朝有一位大文豪苏东坡,他跟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互相切磋学问。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诗上写到:“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境界很好,连八风都不能影响他的清净心。何谓八风?就是人生境界的“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八种考验。利,就是你很顺势的时候;衰,是衰败下来;苦,受苦的时候;乐,很欢喜的时候;称,受到称赞;讥,别人对我们讥毁;毁,毁是诋毁,毁谤我们;誉,当我们有很好的名誉时。苏东坡觉得这八风都不能影响他的心境,他都可以保持清净,所以写了这一首诗派人送给佛印禅师欣赏,其目的就是要佛印禅师来称赞自己的境界。

    佛印禅师看完之后,就在信上写了一个“屁”字,便让送信的人带回去给苏东坡。苏东坡本以为佛印禅师一定会称赞他,结果一看是一个“屁”字,苏东坡非常生气,就立刻赶到佛印禅师住的地方,苏东坡一来到佛印禅师的门口,只见门上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十个大字,苏东坡一看,立即生起了惭愧心,于是就离开了。我们也要时时生起惭愧心,时时从起心动念把自己不好的习性去除,才不会犯“闻过怒,闻誉乐”的错误。

    成人要做虚心纳谏的好榜样

    当一个君主的心胸非常宽宏大量,他就能接纳众臣对他的进谏,就能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拥有忠臣、贤臣为他真心诚意的服务,也能得到人民最真实地帮助。相同的,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当学生或者孩子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当老师的有错误,就要立刻跟学生说:“老师这里错了,老师要改过,老师跟你们一起学习。”往往老师认错时,在孩子的眼中能看到什么?对老师的尊敬。当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德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当长者的能主动修正、改过,就会带动整个团体都有勇于认错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