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造成隔阂,鼓励激发潜能”。虽然这么讲,我感觉指责别人的心我现在还很强,一遇到事情还是很容易起来,所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了哪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君道・反身”,第十二页第二十八句,这个是汤王说的,“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商汤王说到,我本身自己有过错,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的百姓;万方的百姓假如有罪过,都是我没有做榜样,都是我没有教育好他们,所以罪不在他们,罪由我一个人承担,罪在朕躬。所以,以前的天子遇到天灾的时候,都是到天坛去忏悔自己的过失,这个都是很可贵,当领导的榜样。所以“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无怨”,就不会有人埋怨。团体里面有一些埋怨,很可能都跟我们领导者没有先反思自己,先要求人有关,底下的人就觉得“你都没做好,还责怪我们”,怨就来了。 我们看十一页,孔子的这段提醒,二十六句:“子曰,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这个躬就是自我反省,而对别人是宽容的。薄责於人,这样才能远离别人的埋怨、怨恨。另外孔子又讲了一句,跟这个意思很相近的,“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不去苛求别人、要求别人,自己先正己做好。其实我们真的有这个态度,你做得愈好,底下的人愈感佩,他会效法你。假如我们的精力都是看他们的过,我们要改自己过就很难,精力是有限的。“工於论人者”,都论别人过错的,“察己必疏”,因为没有精神气力去看自己的问题。这个是君道的第三个部分反身的重点,就是能反省、反求诸己,第十页是反身。第八页,第二个重点是“敦亲”,其实教育工作者自己也要齐家,家庭不和乐,他每天心情不会太好,到学校去也很难教好孩子。所以诸位校长,你们在学校还要教导老师夫妻相处之道,这个跟教育好孩子有关系,他自己的家能和乐,他的心情愉快,他更有修养来教导孩子。 十九句,这句一定要讲,不然我今天就食言而肥了。虽然我挺想肥的,挺想胖一点的,但是不应该用食言来肥。我们来看十九句:“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夏、商、周这些圣贤、君王一定尊重他的妻子,为什么?他很有道理的,“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妻子是亲人当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个角色,为什么?“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为什么太太这么重要?因为太太要祭祀祖先、照顾父母、相夫教子,所以她是主妇。儿子为什么要恭敬?那一分恭敬,是因为儿子是祖先传下来的血脉,我们要尽力把孩子教育好才对得起祖先,是对那一分职责的一种恭敬,敢不敬与?“故君子无不敬也”,时时都是保持这个恭敬的态度,对妻子恭敬,对下一代恭敬,好好教育他。再来,对自己身体也要恭敬,“敬也者,敬身为大”,为什么要恭敬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伤了身体就让父母担心,就好像树一样,你伤了它的枝,最后就伤了它的根。“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了父母的心,就是伤了我们做人的大根大本。这是孔子在《孔子家语》里面讲的一段话。 我们第三个重点是反身。接著第四,在十六页,一个为君者要“尊贤”,我们看到这三十八句讲:“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没有始终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其实我们看到这里就是“无常安之校,无恒治之学生”,因为治家跟治团体、国家是一样的道理,怎么样才能安定下来?“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您用的每个年级的年级主任,你六个级主任都是很负责的,你就轻松了,这都是用人的重点。校长应该是把教务主任等几个重要主任用对了,整个学校的行政就很顺畅。“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这些重要的干部我们要尊重他,现在这个社会因为太功利了,所以变成什么?把人当工具,他就不尊重了。现在企业界好像有一个风气,叫你要我的钱,我要你的命。好多人三、四十岁,都是领域的精英,都猝死,为什么猝死?累,累了他没警觉到,最后突然间就死掉了。对这些重要干部应该是爱护,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家庭,而不只是看到任务、看到工作而已,尊贤。 再来是“纳谏”,第五个重点,能接受劝谏。我们来看一个很好的榜样,四十九句,舜王,这些古圣先贤能有这么高的德行不是偶然。舜王讲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我有哪些,违就是做错的地方,你们要扶持我,要帮我指出来,你们不要当面好像都说没问题、很好,背后还说我哪里做得不好。我先跟你们讲明白,有话直讲、明著讲,不要在后面暗著讲。现在有个现象,需要冷静,开会的时候没人提意见,一离开开会的地方,很多人有意见,这个都要教育。在这个会议当中,大家把问题提出来,道义、功德一件;这个会议不提出来,走出去还在那里讲,叫造孽。为什么?破坏整个团体的和谐。家丑不可外扬,还到处扬,这个一定是造孽的,一定是折福的。这些道理跟大家讲明白,把大家的正气提起来。当然更关键的是最高领导、校长有这个修养,真的人家一指出来,不要说“帮我把药拿来”。 唐太宗先生不只纳谏,他求谏,没人讲话,他用种种方便让人家把话讲出来。为什么?他怕误了老百姓。有一次,有个臣子给他提一些意见,提完了,这个臣子离开之后,旁边的人就说:“陛下,他刚刚批评的很多根本就是错误的,您怎么都没有制止他,怎么让他讲,他这样好像都在毁谤您。”讲错了,唐太宗都接受,没有生气,他说:“我假如打断他了,后面他就不讲了。再来,他一出去,说皇上不接受,那以后谁跟我提意见?”讲不对还接受,为什么?日久见人心,又不是他讲你不对,你就不对了,慢慢人家一看,被误会了,校长都没有辩解,反而还度量那么大,还能接受。以德服人,“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在东北有位王善人,这也是一个奇人,他不识字。但是最后,因为他孝悌做到极点,他的智慧开了,《中庸》他能讲、《大学》他能讲,不识字的人。这个是在民国时期的人,离我们不远。所以他是证明“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对於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有几个提醒,非常宝贵,我们能守住这几个原则,就在君道当中了。第一个,“永远治己不治人”。我们长期当领导,都是在看底下人有什么错,都在帮别人开方子治病,开到最后自己有病都不知道。所以,永远在处理事情时,先对治自己的问题,先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先去指责别人。第二个,“托底就下”。一个领导者永远想著发现人才、栽培人才,这是真正的有忠心、有仁慈心。为什么?团体里人才愈多愈兴旺。所以孟子说“为天下得人”,真正为天下、为团体得人才的,这是真正仁爱的人。就像林则徐先生、曾国藩先生,为国家举了这么多栋梁之才,安了多少百姓的心? 第三,“不假任何势力”。我们今天让底下的人接受、服气,不是因为我们的位置比他高,我们有权势压他,“你就是要给我接受”,不假任何势力。而是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让他很欢喜、很有责任的来一起完成这个教育的工作。“势服人,心不然”,不能假势力去压人,“理服人,方无言”。君道第六是“杜谗邪”。进谗言的时候,你要能定得住,反而给予进谗言的人,要把他正念提起来,然后扩宽他的心量。第七“审断”,因为每天要决断很多事情,都要有定力,然后充分了解情况再去判断。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些片面的时候,要不就是情绪太容易激动,或者要不就是听了片面就马上判断,结果一判断错误,可能误会了一大批人,甚至误会了那个最辛苦的人。为什么?这个时代,愈辛苦、愈努力、愈改革的人,反而会被人家骂,有没有这个可能?对,现在他要改革是为团体好,可是一般的人不了解。你说,“诸位老师们,我们来推读经”。“哎呀,又是一个工作了”。是不是这样?他已经很辛苦,他还不了解,“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让班级管理更好,学生一有规矩、有德行又尊重老师,我更轻松”,这些要让他充分了解,他才知道。所以,这个时代要改革的人阻力都很大,你这个当领导的人,在别人批评他的时候,你更要支持他,然后要让那些批评的人体恤这个做事人的不容易,这个都要冷静判断,其实不容易。 比方说,诸位校长,你们有没有当婆婆的人,有当婆婆的吗?有。那个媳妇,三、五个媳妇,最被批评的就是那个做得最辛苦的人,最被疼爱的就是那个嘴巴最甜的人。所以我们闵南话讲“做得流汗,嫌得流涎”,做得要死,还被人家批评得要命。这个是上位者没有看到付出的状况,只会听那些,“哎哟,妈,您今天指甲油怎么擦得这么漂亮?”就高兴得半死了。“哇,您这个衣服这么好看,真有眼光”,就高兴得半死了。她就出这只嘴巴就把你讲得高兴得不得了,反而那个很努力的媳妇都没有被肯定。这都是我们在判断当中很重要的智慧。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802.asp,欢迎转载,感恩! |
恭摘自 55-090-0004 |
感恩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