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首页 / 断恶积善 / 文章
提起是“恩欲报”放下是“怨欲忘”


    我们处世能跟人家很和睦、处处能替人着想,这个仁慈的态度,它的根在孝悌。我们举的对人恭敬,包含内心里绝不见父母过、不见兄弟姊妹之过,所以谗言、是非影响不了他们。其实我们与人相处,假如会听信谗言,很可能我们跟父母、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言语而产生不和谐,这个根还是会动摇。所以孔子在《论语》当中有讲到,任何人不能离间闵子骞的家庭,因为闵子骞的后母对他这么不好,他完全没有记恨后母,甚至后母长期虐待他,他都不放在心上。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让他冬天都冻坏了,他也不记怨,“怨欲忘”,这些圣贤人根本心上就没有怨,这是有功夫。反而在父亲要休了他的后母,他马上跪下来替后母、替弟弟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我这两个弟弟不就要挨饿受冻?把他的后母感化了,视他如己出。这样的家人情感、信任,任何人都不可以破坏。
 
   师长处世很有修养,听他老人家讲,比方某个人告诉他,某某人讲你什么坏话。他一跟师长讲,师长马上跟他止住,“你不要讲了,我只记得那个人对我的好,不好的我听都不想听,他以前对我哪些帮助、哪些恩德。”心里只记一切人的好,不记一切人的不好,这叫会过日子,叫自爱。把别人的不好记在心上,就开始折磨自己了。对自己是折磨,跟别人的关系又开始恶化,何苦来哉?所以真会过日子的人,懂得放下什么、懂得提起什么。《弟子规》里面,经句也是教我们怎么提起、怎么放下。“恩欲报”,念恩的人生,很充实、很愉快;“怨欲忘”,埋怨放下,不愉快放下,你自己身心就比较轻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