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敢对我们直言,“拜托,你还差很远啦!”子贡很有福报,他身边有至圣先师孔子提醒他。子贡有次讲,我不愿意人家怎么对我,我也不会这样去对人。那等于他已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马上说,子贡,“非尔所及也”,不是你的境界,你还差得远!我们很容易错看了自己的程度。
最近刚好遇到一件事,因为之前常常跟大家分享,布袋和尚有说,“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句话就讲,有个人给他吐口水,吐在脸上,“随他自干了”,为什么?你去擦这个口水,手还要提起来,还要消耗卡路里,所以你不用去擦他,不是“我也省力气”吗?布袋和尚物理学也学得不错,他都知道会消耗能量。“他也无烦恼”,他正气着,你举这个动作就是不顺他的意,他跟你吐了你就随他去,随顺他。
都讲这个故事给人家听,还问人家,你们想不想当个任何境界、任何人都不能让你生气的人?这些朋友们都说,“好!”要过这种日子,从今天开始,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生气,没有任何人可以让你动情绪。为什么会动情绪呢?这是烦恼之毒,《了凡四训》说,改过“如斩毒树,直断其根”,要把烦恼的根斩断。“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一般的人被吐个口水,那不火冒三丈才怪。再慢慢想,“你敢对我吐口水?”那个“我”出来了,“我”是根。换一个念头,“算了,假如他给我吐了之后,他会比较不生气,就让他吐吧!”“他会比较不生气,就让他吐吧!”有没有“我”?不生气了。
有个事例彰显得特别好。新加坡有对夫妻相处得很好,这个先生觉得娶了他太太是他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他先生讲到,“我太太很贤慧,但有时候也为她委屈、抱屈。”为什么?有时候自己的母亲误会他太太,还要骂他太太,结果他说,“我太太被误会了,她还跪下来给我母亲道歉,那个时候觉得太太挺委屈的。”诸位女同胞,这种情境委不委屈?你们没反应是代表,“嗯!还好。”结果这个太太就讲,“我不觉得委屈,因为我看到我婆婆生气了,她年龄那么大了,一生气对身体的损伤很大。”老人是家里的宝,真的不是假的,三代同堂,你的孝道才传得下去,老人是这个家的福田,大福田!所以大家听到这个太太的话都很感动,为什么都很感动?“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也觉得这样很不简单,也愿意慢慢去做到。结果我们从这个太太明暸到,她不觉得委屈,因为她的心念在哪里?她不在“我不舒服”上,她在什么?她在“我婆婆的身体健康”。所以她做了以后,她婆婆气一降下来,她会觉得心更安。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听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那多吃亏、多委屈,是吧?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很多道理的体会,会卡在哪里?就卡在自己不能接受,自己觉得很难,我受不了,就很难理解到这个道理去奉行之后,它所延伸出来很好的影响在哪里,他想不到。“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我就是忍不住了,我哪有想那么多的事情。”大家想一想,这个媳妇被误会了,等到她婆婆冷静下来,了解客观情况了,她心里想,“我误会我媳妇了。”是不是?那她会对这个媳妇更怎么样?更疼、更爱护,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这种媳妇打灯笼都找不了,是吧?对,那何必争一时之气呢?用这个德行,就全家人都感通了。
而且坦白讲,一个妈妈修的忍辱功夫愈深,谁学得愈彻底?孩子最懂妈的存心。所以是妈妈的人很能忍辱,你的孩子以后处事待人,能够包容、能够忍得了,不会跟人家起冲突。所以人欠你,天会还你,不要逞一时之气去计较。
所以从这里看到根还是有“我”在,把“我”看淡了,这烦恼就淡了。那之前讲这个例子,讲这些句子给人家听,“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讲的时候还带着笑容,其实真正考试来了就卡住了。我以前常听说,有同仁因为别人一句话,他好几年缓不过来,又想起那个人讲的那句话就流眼泪。我当时候听,就觉得“噢!这么严重?几年转不过来这样挺累的,何必这样呢?”无形当中就觉得,“我不会这样、我不会这样。”自己觉得自己不会这样。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50817f.asp,欢迎转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