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传统教育断恶积善管理之道道义人生古乐鉴赏五伦关系蔡礼旭老师幸福锦囊集弟子规详解戒色方法戒色经验弟子规笔记 展开/收起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详解

  蔡礼旭老师解读: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小孩子他还没有建立是非判断的时候,有时候会随手拿东西,他有时候是觉得好玩。所以做父母的养育孩子确确实实要多用心,因为孩子做一些不好的行为,会马上表现在哪里?脸上,他会心虚。有位母亲刚好察觉今天孩子回来的脸色不大一样,她就去翻翻他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几颗苹果。奇怪,怎么会有几颗苹果?马上问自己的孩子。当然孩子可能一下子觉得反应不过来,也很紧张,就支支吾吾的;后来就招了,跟几位同学经过水果店顺手就拿了。其实他不见得是要吃,是几个同学一窝蜂,那个气氛让他觉得好玩。
  这位母亲二话不说,马上带著这个孩子到水果店去,到的时候先跟老板鞠个躬,然后跟他道歉,老板还在忙,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她说:我的孩子拿了你几颗苹果。这个老板还觉得没什么关系。妈妈就把钱付给他,然后要求他的孩子要跟老板道歉。当他是第一次犯错,你马上制止他,他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当他看到母亲在跟人家鞠躬赔礼,其实这个孩子内心会怎么样?觉得很惭愧。所以,我们母亲的身教,就唤醒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孩子不可能不犯错,但是只要他犯错,我们能适时的指导他,反而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
  另外有位妈妈他带孩子去书局逛,逛了以后,因为很多的日记本都会附有一支小小的钥匙,她的孩子就拿著钥匙。后来母亲出去以后,发现还给人家拿了个小钥匙,就拿回去要还给收银台的小姐。收银台小姐说:这个拿回去也不知道装在哪里,就送给你!那时候妈妈也不以为意,就拿回去。后来小孩上学,她就突然察觉到,孩子会顺手拿同学的一些小东西回来。所以,孩子还没有是非判断的时候,他一做错误的动作,你不纠正他,他有可能以后会习以为常。当父母的在孩子五、六岁以前多付出,谨慎教导,相信这些是非好坏会扎得很稳固。
  所以,古代的母亲都谨记要教诲孩子「一瓜一果之弗贪」,一瓜一果都不能贪,「一丝一毫之不苟」,绝对不能有贪小便宜的行为让孩子去养成。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可能就偷金,教导孩子「物虽小,勿私藏」,不可以拿人家的东西,长久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为他贪,到最后很可能想要的东西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偷、去抢。所以养孩子的不贪,在他往后是养他廉洁之心。廉洁非常重要。我们古代说「举孝廉」,为什么要「孝」跟「廉」来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替国家服务?我们来看一下,「孝,德之本」,做人的本在孝,「廉」是做事之本。有廉洁的时候,他在办事当中才不会图谋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一个国家的政治好跟不好,从哪里看?从廉不廉洁,所以,廉就是政治的根本。我们今天假如看到从政的人不廉洁,这个国家人民生活起来就很辛苦。
  现在社会有很多的现象,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本都是教育问题。所以教育已经忽略了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去抱怨没有用。所以从自己开始,从每位家长、每位老师开始教孩子不贪,养他的廉洁之心,这样我们往后几十年后的社会才会愈来愈好。当几十年后的社会愈来愈廉洁,愈来愈懂得孝敬父母长辈,我们的晚年才怎么样?才有前途可言,所以每位家长跟老师的付出绝对都不会白费。
  所以「勿私藏」,一来是不贪,再来有时候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占为己有,就自己享受,应该懂得付出,然后培养孩子有慷慨的一种态度。不然孩子假如想到东西统统只希望自己吃,那他会愈来心胸愈狭窄。记得刚好有几位孩子一起上课,他们是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孩子的母亲拿了几罐牛奶来给他的孩子,在哪里拿给他?是跑到房间里面,然后告诉儿子说:这个都给你喝。很怕其他的同学看到。他的孩子在喝这个牛奶的时候也要怎么样?偷偷摸摸!没有错,这个营养确实是给他喝下去了,但是对他整个人格是怎么影响?我相信他喝那几瓶牛奶也不痛快,吸收状况也不好,因为要遮遮掩掩。
  他们的老师很仔细,观察到这一点,当天晚上就跟这个小朋友说:你有这么多瓶牛奶,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愿不愿意拿出来给大家喝?结果孩子也很单纯,他说:好!就把所有的牛奶倒在同样一个瓶子里面,然后其他的同学都很欢喜,因为他要请大家喝牛奶。然后每个人就倒一点,就一个很微妙的现象发生了,当人很愿意付出就会唤醒很多人的一种欢喜心,也会替别人著想。所以当牛奶要倒得太多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会说:好了,好了,其他的同学还要。当每个人都倒了牛奶,一起喝下去。
  结果施比受更有福,因为这几个同学要喝的时候,都一起说谢谢这位同学,所以他也很高兴。当天晚上他写日记,他就提到今天请大家喝牛奶,觉得那一杯牛奶特别香,特别好喝。刚好他的妈妈翻了他的日记,一看孩子还这么慷慨,还觉得请别人很欢喜,妈妈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不恰当。「财散则人聚」,人要有慷慨才能赢得人和,人生跟事业才会有所发展。我们的慷慨、我们的不贪都可以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
  古代有个人他叫杨震,汉朝的杨震,他为官非常清廉,而且常常会帮国家举一些好的人才,一起来为国服务。当时候他在东莱做太守,就举荐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也举荐他当昌邑令,也是一个官职。这个人很感谢他,所以有一天晚上就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他,杨震看到他要送他黄金,就跟王密这位朋友讲,他说:我这么理解你,还举荐你当官,你怎么这么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结果王密就跟他说:这个没有关系,只是我一点心意,现在绝对没有人知道。杨震就说:怎么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所以一个人的品德在哪里看得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愧,就走了。
  因为杨震非常的清廉,所以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孩子秉、他的孙子赐、他的曾孙彪,统统做官都做到三公的位置,都是国家的高官。虽然没有贪这些黄金,但是赢得的是更大的功德跟福分,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除了福报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再跟孩子引导,对於公物也要爱惜,公物不能拿来自己私用,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曾经遇过很多很成功的人,他们都有提到,当初他们的父亲、母亲在公职上班,只要是不是公司的事,绝对不搭乘公司的车去办事;甚至於家里的电话也不拿来私用,非常廉洁,所以留给孩子都是很深的印象。
  我会跟小朋友说:你们学校的椅子是谁买的?学校里面的公物是谁买的?小孩很单纯,他会说什么?校长买的。那我们接著问:那校长的钱从哪里来的?校长的钱当然从,他们思考没那么快。我说:校长钱从哪里来?他说:政府给的。政府的钱又从哪里来的?从纳税人来的。纳税人有多少?大陆的孩子说:十三亿。没那么多,我说你会纳税了吗?他说不会。最少有数亿的人是纳税人。所以学校的公物,这一张椅子,甚至於任何一个东西,它有多少主人?数亿的主人。所以你偷了这个东西,你是欠数亿的人的债,你以后做牛做马都还不了。所以我们引导孩子,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主人,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把它拿走。所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周泳杉老师解读: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這告訴我們,對物質的生活享受不要看得太重。在《德育古鑑》裡面也有這樣的記載,古代在開封這個地方有一個老翁,他的長子已經娶了媳婦,可是他的幼子還沒有娶媳婦,可是已經跟某一家,因為過去這個婚姻都是父母之命,他已經跟某一家已經講好了,你們家的千金以後就許配給我們的孩子,已經把這個婚姻給預定好了。家裡沒錢,娶不了這一門婚事,所以這個小兒子一直沒有成親。可是就遇到皇室,當時你看開封離皇室,就在天子腳下,皇室要選什麼?選妃子。這個閨女就怕被選到皇宮裡面去,所以就來催這個婚姻。可是家裡沒錢怎麼辦?於是乎這個老翁就把自己就是講賣身,典當這個身做為別人的奴僕,換取一些錢然後來辦這個婚事,這個婚事就辦了。結果第二個媳婦娶進來之後,沒想到她聽到公公為了自己的婚事居然賣身,她痛哭流涕,非常的孝順,所以把她所有的嫁妝,就是所有的女性的這些裝飾品統統拿出去典當,然後要替公公贖身,把他贖回來,怎麼能讓公公去做這個事情,給人家當傭人?很孝順這第二個媳婦。
  可是大的媳婦很貪婪,非常的貪婪,結果把典當的錢,還沒有去贖身就把它給偷了,偷偷的藏起來,你看私藏了。藏起來之後,這個二媳婦好不容易把這些裝飾品都拿去典當,一分不剩,然後又沒有辦法把公公贖出來,一時著急就氣絕身亡,就死掉了。家裡你看屋漏偏逢連夜雨,剛辦了喜事又要辦喪事。所以就把他媳婦入殮之後,棺材就放在另外一個房間。結果有一天晚上,因為還沒有下葬,有一天晚上就請大媳婦去那個房間裡面去祭拜一下二媳婦,準備一些祭品。大媳婦就進去了,進去之後沒有多久,怎麼突然聽到有人在敲門的聲音,她就去開門。一開門,嚇一大跳,居然來敲門的是誰?二媳婦。大媳婦就一驚,她說妳是鬼嗎?二媳婦說我不是鬼,我是人。妳明明死了,妳怎麼會在這裡?二媳婦就說,我也不曉得,我好像昏厥過去之後好像就有一陣怪風,不知不覺就把我吹到這裡來了,我也不曉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已經過了好幾天,人沒有在棺材裡面,居然在這裡。結果大媳婦一驚訝,趕快找人來看,結果大家把棺材一打開來,裡面沒有人。可是再轉頭一看,這大媳婦已經跪在地上而且死了,而且她所藏的那筆錢正就握在大媳婦的手上。你看報應很快,非常非常的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德育古鑑》裡面還記載一個徐氏兄弟,這兩個人住得很遠,大概有十里路,而這兩個兄弟奉養母親他們是怎麼樣奉養的?五日一輪,就是在老大這裡住五天,在老二這裡也住五天。因為老二很窮,弟弟很窮,結果有一次奉養母親,三天的時候已經沒有米了,家裡沒有米了,沒有辦法再奉養母親了,結果就請母親去投靠哥哥,就跟母親講,說妳去跟哥哥講,他說欠的這兩天我以後一定會補回來。母親沒辦法,這個二兒子沒有錢,確實米都沒有了,大兒子比較富有,她只好收拾行李,走了十里路到了大兒子家門口,結果就敲門。敲門的時候媳婦就來問了,是誰呀?一聽是婆婆的聲音,她不開門。為什麼不開門?她跟婆婆說,時間還沒到,妳怎麼來了,還有兩天,妳怎麼來了?婆婆就告訴她說,弟弟那裡沒有米了,沒有飯了,而且弟弟那裡請我轉達,以後他寬裕一點,這兩天他還會再補給你。她還是不開門,說時間還沒有到,妳就是不能夠進來。但是因為母親走了十里路,正好是吃飯的時間,肚子很餓,就跟這個媳婦說,跟這個兒子就哀求,她說你至少讓我進去吃一頓飯,你讓我進去吃一頓飯我再回家去,也讓我不要那麼辛苦。還是不開門。母親就聞到做飯的那個香味,那個飯已經熟了,就說你明明已經煮好了,怎麼對媽媽這麼刻薄!結果這個孩子這麼可惡,他就把這個飯拿到被窩裡面藏起來,就是不讓母親吃,放到被窩裡面。為什麼?味道就不見了。就跟媽媽說我沒有煮飯。媽媽就很傷心的,只好再回二兒子的家去。可是走到一半突然聽到雷聲大作,大媳婦死在門口,被雷擊死在門口,大兒子死在廳堂,兩個一起被雷擊死。而鄰居到他們家裡面去看,飯還熱著,還在被窩裡面,什麼都吃不到。我們想想看,天下第一善行就是孝道,而天下第一不善就是不孝。這個故事都告訴我們,確實人不能這麼的忘恩負義,這麼的可惡。這些故事當然都給我們很大的體會。

 

 

  钟茂森博士解读:
  这个意思是说,作为儿女,不应该私藏物品。在没有长大成人之前,跟父母在一起生活,这是跟父母一体,怎么能够起私心,自己私藏物品呢?尽管物品再小,假如是起一个私心,想要藏起来,不让父母知道,这种心就已经跟父母有了隔阂了,所以那个孝道就已经被破坏了。物件虽小,事情虽小,可是问题可不小。当我们的私心一起来的时候,孝道就受了亏损了,父母如果知道我们私藏东西,他不是因为你把那个东西拿走了,他是因为你有私心,你没有把父母看成一体,所以他会伤心,他会难过。我们做儿女的自己身从何来?那是父母生养而来的。我们本来都是父母的一部分,那么现在,居然起心私藏物品,把父母看作是外人,这怎么会不让父母伤心呢?所以从小应该养成一种处处跟父母有一体的观念,那么父母教导小孩也要从这里开始教。
我记得小的时候,过年过节,大人经常会给我们压岁钱。我都把这个钱交给父母,绝对自己不会私藏私财,因为养成了这种习惯,所以从小到大,就有一种想要供养父母的心态,这个时候父母也要有智慧,当小孩愿意把自己得到的压岁钱供养父母的时候,父母应该接纳。很多父母说这钱留着你自己用吧。这么一说,就养成了孩子积累私财的习惯,当积累私财的行为时间长了,私心自然就起来了。那么他处处就会给自己敛财,而忘记供养父母。所以父母教孩子应该处处用《弟子规》的原则,不能够去溺爱孩子。
“物虽小,勿私藏”,这里关键我们要戒一个私心。假如说没有私心,那么你藏物品其实也无伤大雅,甚至有些情况值得人赞叹。比如东汉时期,有一个小孩叫陆绩,他很孝顺,而且很聪明伶俐。他六岁的时候,有一次遇见江西九江的太守袁术,袁术请这个小孩吃饭,吃饭的时候,就给这个小孩拿了一些橘子,小孩吃了觉得很好吃,就偷偷地把几个橘子藏到了他的袖子里。告辞的时候,橘子滚了出来,袁太守看到,就批评这个小孩,说:“你怎么可以私藏物品呢?这不是贪心吗?”然后陆绩就说了:“太守您给我的橘子非常的好吃,我想拿几个橘子回去也让我妈妈能够品尝到,所以才把它藏到袖子里头”。太守想到小孩能够念念想到父母,非常的难能可贵,反而表扬他,称赞他的孝心,所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陆绩怀橘”的故事。所以你看,陆绩藏橘子不是用私心,是怀着孝心,所以即使是藏物品,反而成为了历史上的美谈了。
这句话我们要懂得,关键是要懂得护住自己的孝心,不能起私欲。所以人在道场修学,这一点更是重要。我们知道,如果是在一个真修的道场里面修学,私藏物品,特别是常住物,我们私藏的话就是犯了大盗戒,哪怕物再小,你起心据为己有,就是犯了不可恕的罪业,因为这个物品是十方常住所有,你等于偷盗了常住的物品,那可不得了。老法师常常教导我们,来道场修行的人,假如在这边得到了供养,或者是来这个道场讲经、讲课,得到了供养之后,也必须交给常住,不能够私藏,一私藏的话,你的私心起来了,那就是很大的毛病。老法师就为我们做了好样子,他每到一个道场讲经的时候,信徒很多,供养很不少。上次我跟老法师去澳门,他讲开示,道场的很多信众都呈上红包供养。我们拿了一个袋子装的满满的,结果老法师把整个袋子的红包转供给常住,自己一个红包都不拿。真是做到了勿私藏啊,这是老法师尊重常住,也是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没有一点的贪心。
我们把信徒的供养转供给常住,使他们的福报变得无限大了。对我们这些讲经、学讲经的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决定不能在一道场里拿这个道场的供养,除非是你在这边工作,道场有固定的这种制度,可以分配给你生活费,你可以接受,信众的供养一律转交给常住。